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三四章 夜刺南望-《蕩劍誅魔傳》


    第(1/3)頁

    北面確實很安靜。

    瓦剌軍當然沒有因為一場敗仗就把到手的烏蘭巴特城拱手相讓,更不至于因此退縮回草原。

    狼牙谷慘敗后的連鎖反應是折戟于西陘關、北望關之前。

    持續(xù)影響則是在中州中北部的推進暫時擱淺。

    哪怕今年的嚴冬再不好過,當下還是得低調下來休整兵力。

    打仗是最為消耗資源與時間之事。

    即便全國邦動員調兵遣將,也很難在短短十天半月凝聚起能夠沖擊敵國防線的戰(zhàn)斗力。

    是以第五侯同莫殤所說的打出去拼掉瓦剌五成兵力,最少也能打斷瓦剌方在中北部的進攻步伐兩個月,確實是保守估計。

    中州朝廷可以在這兩個月里分心他處戰(zhàn)事。

    瓦剌倒是能全心全意為之后推進做更為充分的準備。

    不過這全心全意還是會打打折扣。

    單論國土遼闊,瓦剌不遑多讓。

    只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與水資源較為稀少分散,且氣候更為嚴酷,形成了以游牧為主的部族生活方式,這才讓整個邦國架構看起來松松垮垮。

    尤其是東、中、西三庭的分布好比一家三分,很多時候別說三股力難往一處使,單說國邦內信息往來通傳的不穩(wěn)定與滯后便是屢屢貽誤戰(zhàn)機因由之一。

    盡管今時不同往日,受越來越惡劣的天氣所迫,瓦剌人展現(xiàn)出來的團結空前一致。

    但受地理環(huán)境長久影響形成的痼疾,仍改觀有限。

    兩個月后要重新組織起新一輪攻勢,時間頗為緊迫。

    只是中庭王帳已下達死命,東西中三庭這回不論如何都得三軍用命。

    此中壓力最大的無疑是要負擔起今期主要兵力與半成輜重輸送的南望城。

    南望城地處烏蘭巴特城往東北方斜去一千五百余里,離西北面的中庭王帳五百里之遙。

    雖為中州名,卻非中州城。

    草原與中原之間打了上千年的仗,小仗上贏多輸少,大仗的結果則要反過來。

    而且相比起游牧民族看天吃飯的東奔西走,中原王朝占地為王的疆域意識很強,體量越來越大。

    反觀草原上則是你家唱罷我登場,哪個部族強盛些就當一會兒領頭羊、扛一會兒大旗。

    后勁不足或被打蔫了就換個部族取而代之,周而復始,大抵都是那么不到十個老部族的新面孔混亂無序地先后稱王稱霸。

    在中州由朱家當政的這三百來年,草原上的瓦剌屬于是后來居上者。

    然則能當上百余年的吵鬧鄰居,至今尚未因自身之故墮入衰敗泥沼,或被中州所滅,或遭其他草原部族鳩占鵲巢,其中有一點原因很重要。

    這數(shù)代瓦剌人很善于學習。

    學著中州去管理控制偌大的疆域,在適宜之地建城造鎮(zhèn),加強凝聚力。

    學著中州推陳各類人才選拔機制,保持部族的強大活力。

    學著中州軍兵制度形成符合自身特色與需求的制度,讓本就不俗的戰(zhàn)斗力更上一層樓。

    南望城便是瓦剌人仿效中州城池建造起來的城關之一。

    瓦剌大多地勢平緩廣博。

    瓦剌地界上能尋著的石塊也尤為粗獷碩大。

    加之瓦剌人在個頭和氣力上從不比中州人小。

    所以,瓦剌的城池構造與布局沒有中州城池因地制宜復雜多變,可無一不比中州來得高大。

    高大的城池里不僅街道寬闊,各幢建筑比鄰而居朝天而起。

    任誰進入這樣的城池里也不免感嘆氣勢恢宏可吞天。

    南望城最著名之地是城中心的南望臺。

    南望臺是座高逾十丈、有十丈方圓的平臺。

    平臺上沒有多余事物,只搭架著從西方遙遙千萬里引進的望遠鏡。

    南望,顧名思義,坐北而望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远县| 轮台县| 秦皇岛市| 孙吴县| 新和县| 清镇市| 龙里县| 枣强县| 荃湾区| 镇康县| 社旗县| 嘉善县| 甘洛县| 义乌市| 页游| 惠安县| 库车县| 高安市| 吉木乃县| 西充县| 葫芦岛市| 合阳县| 丹东市| 永城市| 得荣县| 黄大仙区| 锡林郭勒盟| 抚远县| 高青县| 黄陵县| 江川县| 甘肃省| 宕昌县| 太原市| 花莲市| 双辽市| 湘西| 左权县| 石台县| 肥城市| 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