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73章 三大政策-《逆清1845》


    第(1/3)頁

    隨著趙源宣布自立為漢王,原廣州將軍府也被迅速進行了一番改造,變成了目前的漢王宮,原兩廣總督衙門則改為了參政院,原巡撫衙門改為了監察院,至于樞密院則布置在漢王宮不遠處的一處院落,將那面的房子全部打通,從而形成了一個規模相對龐大的行政區,成為了當下漢王府核心機密地帶。

    由于新政權正式確定,現如今的漢王府比起當初剛剛打下廣州時還要繁忙,尤其馬上要接手廣東地方各府行政機構,所需要的人員大為緊缺,為了搜羅更多的人才,趙源決定在八月份再舉行一次恩科,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更多的地方基礎人才。

    至于各府各縣的長官,一方面由原復漢軍體系下的人才進行充任,另一方面就采取了極為簡單的模式,那就是考察制,只要具備足夠的地方執政經驗,且愿意向漢王府表示效忠之人,都可以進入考察流程,在考察通過后可以擔任代理地方政務。

    當然,趙源目前也是在摸索和實踐這些制度的可行性,他沒有盲目照搬后世那一套,對于明清舊制也是選擇性地進行繼承,從實際來選擇更加適合的制度。

    在漢王府會議上,趙源針對占領廣東各府后提出了三大政策,一是鞏固基礎,充實地方政權;二是減租減息,推行流民安置;三是保護工商,確保治安環境。

    首先,鞏固基礎很好理解,趙源并不希望囫圇拿下一個地盤就完事,他寧愿打得慢一些,也要將控制下來的底盤消化好,尤其要從一開始就充實地方政權的力量,絕不允許還有效忠滿清的勢力存在,尤其是那些地方團練更要徹底禁絕。

    當然,想要實現這一目的,就需要徹底團結廣東各府的士紳勢力,將那些不愿意效忠的士紳徹底消滅掉,而這就需要內務調查司的全面配合,好在之前內務調查司在清理廣州反對勢力時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完成這一目標并不困難。

    至于第二大政策就相對比較復雜,趙源決定在廣東大規模推行減租減息令,他并不愿意跟廣東的地主士紳徹底撕破臉,但是不得不考慮一點,那就是廣東百姓的生活已經到了一個極為貧困的狀態,甚至可以說極為危險,就像這一次趙源起兵后,廣東無數百姓紛紛響應反清,便與這一點的關系極為密切。

    根據趙源的了解,現如今的大清在人口大幅度增加的同時,耕地面積卻相對問題,人地矛盾也進一步加劇了地租剝削,即便是在相對富庶的江南地區,百姓的地租負擔也極為沉重,尤其在江蘇、江西、福建、廣東、浙江、安徽等省盛行的永佃制度,就讓當地的普通百姓苦不堪言。

    所謂的永佃制度,其實就是土地所有權同土地使用耕作權的分離,通常前者稱之為田骨,后者稱之為田皮,該制度下地主通常只能收租完糧,而不能隨意增租奪佃或干預佃農耕作,而佃農可退佃、轉租或典賣佃權,前提是不能影響道地主收租。

    嚴格來說,這一制度有它自身的先進性,但是在這個時代里,佃戶想要真正‘永佃’卻并不容易,通常需要交納所謂‘頂手錢’給地主,才能在名義上將田皮傳給子孫,且一旦佃戶不能按時交納租金,土地就可能會被轉租出去,而佃戶交納的‘頂手錢’就會被地主無理剝奪。

    除了‘頂手錢’以外,地主與佃戶之間的博弈極不平衡,以致于在清代出現了一個名詞,即‘百種千租’,意思就是以一百斤種子播種的田,要收一千斤的租谷。

    由于廣東地少人多,佃眾田稀,以致于佃田供不應求,佃戶們為了活下去,只能不顧一切答應地主苛刻的條件,像廣東很多地方大多是百種千租,隨后就增加到百種二千租,意味著原本地租從四成五成,幾乎漲到了六成甚至是七成,甚至有些個別的地方,田租占收獲物的百分之八十。

    在佃租的問題上,惡劣的社會環境已經不容許佃農與地主討價還價,因為大部分地方十之八九都是租田,普通小地主和富農已經只剩下了極少數。

    以上這些還只是地租本身帶來的壓迫,除此以外還有外部環境導致的惡化,像鴉片戰爭過后,華夏國內銀、錢比率發生變化,也就是銀價大漲,而交納稅收又要以貨幣支付,導致許多地主強迫佃農交納貨幣地租,減少實物地租,而實物兌換貨幣又會出現折價問題,等于在佃戶的身上又狠狠插了一刀。

    “百姓苦,農民苦,佃戶尤其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铅山县| 红桥区| 乐昌市| 鄂托克旗| 阿拉善盟| 丹东市| 镇沅| 伊吾县| 凤山县| 漠河县| 桃园市| 雅安市| 霍山县| 丰镇市| 弥渡县| 高密市| 民和| 丹东市| 新津县| 禹州市| 怀柔区| 宜章县| 涞水县| 兰考县| 化州市| 积石山| 泰顺县| 阳山县| 措美县| 沙河市| 鸡西市| 望奎县| 彭泽县| 九龙县| 佛冈县| 乳山市| 安溪县| 昌邑市| 二连浩特市| 清原| 留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