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一個創立了直到今天仍然解決幾乎一切決戰的偉大的戰術原則——不要沿著正面平分兵力,而把兵力集中在決定性地段進行主攻。” ——恩格斯銳評伊帕密濃達 奧林匹克賽會本質還是獻給宙斯的祭典,獻祭的儀式皮洛士自然不能缺席,之后和其他優勝者一起分食祭肉——就是烤牛肉,又痛痛快快饗了一頓。 想到自己剛剛失了業,皮洛士又在貞女們殺人的目光下厚著臉皮連吃帶拿打包了不少。 等從神殿出來與伙友們匯合,已經是太陽西沉,戴著他的限量版桂冠,騎上他的進口寶馬,大搖大擺返回埃利斯城的住處。 埃利斯說大不大,短短時間他的戰績已經傳遍了整個城邦,一路上都有“體育運動愛好者”激動的沖他打招呼。 皮洛士騎在馬上,一面時不時回禮,一面聽取從伊庇魯斯逃出來的親信伙友的報告。 據說最早是從腓力大王的爸爸還是爺爺搞出來的伙友騎兵的制度,一般就是由君主的“摯愛親朋”充任的近衛騎兵隊,是集發小、質子、親信、侍臣、保鏢、把兄弟、精銳騎兵為一體的方便的好東西,古今中外都有很多類似的制度。 不過在希臘這邊都是城邦,所以之前只有馬其頓、塞薩利、伊庇魯斯的君主和部族領袖這么搞,現今已經被繼業者們安利給世界各地更多的君主制邦國。 眼下這位狼狽得快成野人就是皮洛士最親信的幾個伙友之一,名叫邁提拉斯,二十多歲,也是同宗的貴族出生。為人忠厚老實,身手也好,皮洛士一向最信任他,還給他發著司酒的工資,來埃利斯前便命他在帕斯薩戎留守。 當然所謂留守,并不是讓他穩定政局,只是看守王邸而已。就算想穩定政局,邁提拉斯也沒那個能力。 別說邁提拉斯不行,皮洛士本人也不行,這事得摩洛西亞大評議會的那些反馬其頓派長老們來。 為什么說穩定伊庇魯斯的政局得摩洛西亞的長老來? 這是因為,雖然伊庇魯斯在外界是以一個君主制國家的面目出現,但在內部來說,伊庇魯斯其實只是個部族同盟,由摩洛西亞、卡奧尼亞、塞斯普羅夏三個部族組成。這三個部族本身也是部族同盟,分別有各自的大評議會,由各部族的實力派和民眾中有威望的人物充任長老。 只不過皮洛士所屬的摩洛西亞最強,已經建立了初步的“立憲君主制”,能指揮動另外兩個部族,習慣上也由摩洛西亞的巴塞琉斯來擔任同盟統帥。 說起來當初的馬其頓也是由八個小邦組成的同盟,情況和伊庇魯斯類似。甚至可以說這兩個在希臘半島北部背靠背各據東西的國家是相互扶持一同成長起來的。 而這一山之隔的兩個國家,原本就有一定的實力差距——沒辦法中間這座山靠西,這是屬于出生點沒抽好——后來馬其頓在腓力和亞歷山大兩代君主的帶領下迅速擴張壯大,并完成了體制的進一步完善,而伊庇魯斯卻黨爭不休困于內耗。 再后來亞歷山大和他的舅舅——伊庇魯斯當時的統帥亞歷山大一世相約各自向東西擴張,結果亞帝一路向東打去創下了前無古人的偉業,亞歷山大一世卻在意大利屢受挫敗最后帶著羨慕嫉妒恨死去。自此伊庇魯斯等于是徹底被甩下了。 此后數年,伊庇魯斯從拉米亞戰爭到第二次繼業者戰爭、再到第三次繼業者戰爭、再到今天的第四次繼業者戰爭,伊庇魯斯內爭外斗不休,根本原因就是臥榻之側有一個強大太多的馬其頓。 馬其頓分則伊庇魯斯分,馬其頓合則伊庇魯斯合。 馬其頓屁大一點風吹草動,傳到伊庇魯斯就是恐怖如斯的滔天大浪,更何況實力強絕的繼業者們隔幾年一次的大打出手? 眼下的這次政變,雖然皮洛士還沒有得到太多細節,但也能猜到一定是繼業者之間發生了什么大的變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