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臣以為,既然占據了優勢就應該乘勝追擊,盡快消滅叛軍,還天下一個安寧,如果高將軍不敢出兵應戰的話,臣覺得,可以換一個主將帶兵出征。”楊國忠開口道。 “臨陣更換主將乃是戰場大忌,而且朕不覺得高將軍這種穩扎穩打的方法有什么問題。”李隆基并沒有采納楊國忠的建議。 “陛下,而今兩軍在潼關對峙,照目前的形式來看,短時間之內很難分出勝負,龐大的軍費開支對國庫有巨大的壓力,一旦戰爭形成曠日持久的形勢,到時候國庫空虛,根基動搖,大唐這么多年的基業可就毀了啊!”楊國忠說的言辭懇切,即便是李隆基也不得不承認他這番話有些道理。 戰爭最是勞民傷財,要是真的在潼關打一場持久戰,對于大唐的國力的確是不小的消耗,安祿山的叛變說起來還只是國家內部的戰爭,要是這一戰消耗太大,對大唐以后的發展無疑是極為不利的。 且不說恢復元氣需要漫長的時間,北方的契丹,突厥,西南的吐蕃,哪個不是虎視眈眈,他們雖然現在不敢侵犯大唐的威嚴,可是以后呢? “那楊相心中可有合適的人選?”李隆基似乎有所動搖,他很清楚楊國忠的目的絕不單純,但是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他。 “當然,臣推薦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楊國忠眼中閃過一絲喜色。 李隆基雙眼微瞇,他知道這個人,這個人不是漢人,而是突厥人,不過早就已經臣服大唐了,并且還被封為隴右節度使。 他本身是一位宗師強者,還有著極高的軍事素養,在以往的履歷之中,很少吃敗仗。 說起來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人選,或許是突厥出身的緣故,這個人作戰的風格和穩扎穩打的高仙芝顯然不一樣,他主張最好的防御就是進攻,在正面擊潰敵人,如果讓他掛帥出征,他估計會立馬向安祿山的軍隊發起進攻。 楊國忠沉默了一會,他現在已經有些不相信這些非漢人的將軍了,安祿山也不是漢人,在這之前不也對朝廷表現的畢恭畢敬嗎?誰知道現在也起兵造反了。 這個時候再運用一位非漢人的將軍去平息安祿山的叛軍,李隆基的心中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怪異感,就好像滿朝文武之中拿不出一個漢人將領一般。 楊國忠似乎看出了李隆基的猶豫,“一下戰機稍縱即逝,如果此事還不做決定,等到安祿山退兵修養,一切就都晚了啊!” 李隆基沉吟了很久,終于是做出了決定,“傳旨!” 八百里加急的圣旨很快就送到了潼關前線。 高仙芝看著圣旨上的內容,只覺得眼前一黑,差點暈了過去。 “陛下怎么說?”封常清也一直在旁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