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五百年-《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3/3)頁
李青卻是笑了。
貪財好利之人,能有什么底線?
無外乎是利益不夠罷了。
“絲綢兩萬匹,香料五千斤,家具兩萬套,瓷器三萬件,以上,一年份額。”李道淡然道,“以低于市場價的兩成!”
這一瞬間,驚喜神色綻放在滿剌加所有人的臉上。
莫說低于市場價兩成,就是以市場價交易,只要有貨他們也是千肯萬肯,無他,所謂的市場價早就被擊穿了。
市場確實有公價,奈何,不是誰想買,想買就能買,真正收購,必須要遠高于市場價才行,就這,還得看人臉色。
就連大明商船上的一個伙計,到了海外諸國,那也是會被熱情對待的,這些小人物也有一定能量,甚至能影響到貨賣給誰。
事實上,每每商船抵達一個國家,王室與地方豪紳都會進行競爭。
這種現象發生在西方土財主的出現,以及棲息在周邊諸國的佛郎機人的‘拉皮條’。
當然了,大明的商紳也不傻,見商品搶手,自然要提價,可即便如此,押送商船出海的‘小鬼’,依舊會再割一刀。
以至于,許多商紳都不給出海的伙計發工錢了。
可即便如此,押送商船出海的活計,依舊都搶著干。
對買方來說,有貨就能賺錢,你不買,別人會買啊,誰買誰賺,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本來海上貿易的利潤早就開始疲軟了,多虧了西方土財主的‘仗義援手’。
不僅大明朝廷吃肉,大明商紳乃至大明百姓獲益,就連這些個小國也跟著喝到了湯,甚至說啃上骨頭也不為過。
且這骨頭還有不少沒吃干凈的肉……
“如何?”
“這個……”
“這是我李家的底線!”李青淡然道,“事實上,我們也不是非你滿剌加不可,若不愿,我們再找他國洽談便是,我相信同樣的條件,甚至再低上一些,也會有人上趕著?!?
事實證明,李青的底線才是底線。
年輕國王的底線……就是個笑話。
只略微……甚至都不算象征性的矜持一下,便同意了。
接下來,就是把酒言歡,選一吉日,圈定地域,簽訂協議……
一切都按著預想的發展,且比預想的還要順利許多。
……
李青、朱佑材忙碌起來,李雪兒也不清閑,倒是唐伯虎,自身才氣不俗,又有李青一行人做背書,日子那叫一個逍遙……
今日這個請吃酒,明日那個請狎妓,好不快哉……
七月的尾巴一閃而逝,八月也很快過去,李青一行人忙的不亦樂乎,佛郎機人倒也沒搗亂……
談合作簡單,落實卻不輕松。
直到九月底,才真正告一段落。
此番兼并所得,頂得上之前所有的總和還要多出七成,且這還是現有的耕地,有許多只要簡單開墾一下,便能種植。
滿剌加四分之一的疆土啊,若是全面開墾出來……達到之前兼并的兩倍,只多不少。
收獲之豐厚,哪怕李青見慣了大場面,也不禁整日呲牙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