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千秋之計-《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3/3)頁
張璁皺了下眉頭,提醒道:“李國師,當今之際,在一條鞭法,在與西方的貿易,在興盛工商業……犯不著這時候跟韃靼蠻子較勁兒。”
“是啊,慢慢耗著便是了,要打,甚至要統一,也不是現在。”桂萼說道,“拖得越久,對我們越有利,不該急的。”
在他們看來,實沒必要打,因為付出太大,而回報……幾乎沒有。
李青輕笑笑,不再多說什么,但心里卻打定了主意,嘉靖一朝必須要收歸草原。
張桂說的是實情,卻不是全部實情,游牧民族已經不是純粹的游牧民族了。
隨著土豆、紅薯的引進,又有李青早早布局,游牧民族早就嘗試著農耕了。
數十年下來,雖不知具體情況如何,可肯定不再是明初的模樣。
大明收歸草原,勢在必行。
可以拖一拖,但不能一直拖下去,可以先不打,卻不能不作為……
趁著中午午休,李青去了乾清宮。
朱厚熜剛服用過仙丹,正老神在在的雙手掐訣,打坐靜修,聽到李青求見,忙收了神通。
“宣!”
李青一進內殿,他便上前拉著李青的手,一邊說著今日修行的感悟,求證對錯。
李青‘嗯嗯啊啊’隨口敷衍幾句,便說起收歸草原的計劃……
“這件事從宣德朝就開始謀劃了,無論是宣宗的親征,還是之后和勇之子和忠北去,皆是在為收歸草原做鋪墊,這么多年下來,時機日漸成熟……”李青蠱惑道,“這么件大事若能在你手中完成,那將是……千古佳話啊!”
“哈哈……”朱厚熜聽得心花怒放。
不過,他并不積極。
一來,他還年輕,二來,他是要修長生的人,時間有的是,干嘛急于一時。
“收歸草原自然重要,可當下更重要的是改革,是‘豐年備荒’,以待天時不利,好有足夠的準備。”朱厚熜輕笑道,“北方折騰不起來了,且由得他們去吧,等有閑再對他們動刀。”
李青摸了摸鼻子,說道:“可以先不打,但可以先準備著啊,早些收歸草原,你的權威、圣明,早一日進一步大幅度提升,怕是……太祖、太宗之下第一人這個名頭,非你不可了。”
“這樣么……”朱厚熜更是開心,險些笑出豬叫聲。
“先生說的有道理,嗯……是可以先謀劃著。”朱厚熜同意。
李青欣然頷首,正要說兩句好聽的,卻聽朱厚熜又道,“先生,這修仙一道,重在何處?是丹藥,是靜修,是吐納,還是……”
“重在……氣運!”李青險些罵臟。
我跟你談論大明千秋,你跟我講修仙?
你可真是那個……
李青深吸一口氣,壓抑心頭惱火,道:“我們可以從茶馬貿易入手,以此來讓韃靼,乃至所有草原部落進一步低頭,逐步令其從心理上服從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