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白色烏龜?-《我在大明長生久視》
第(3/3)頁
至于開海通商的紅利……享受到的百姓十不足一,多在江南區域,窮鄉僻壤之地,仍是十分貧瘠。
朱厚照嘆道:“路漫漫其修遠兮,也不能光看壞的一面,至少……百姓已能足食。”
李雪兒微微點頭:“與前朝、歷朝相比,如今的百姓日子算好過了,眼下或許不夠好,可之前更差,大明這么大,人口這么多,非是一日之功。”
李浩搖頭道:“我不這么看。”
姑侄二人頗有默契的斜睨著他,異口同聲道:“你有高見?”
“嘿?你們這是什么眼神?”李浩瞪眼,“別拿李家家主不當永青侯!”
“嘁!”姑侄撇嘴,“班門弄斧!”
李浩:“……”
李青深知大孫子的本事,更知道這孫子雖扮演的是商賈角色,對大明民生,卻有著相當大的權重。
“不必管他們,說說你的看法。”
“還是青爺慧眼識人,知道我的本事。”李浩自得一笑,“有個成語叫厚積薄發,以我看來,大明徹底騰飛亦不遠矣,多則五十年,少則二十年,便能具現化。”
朱厚照沉吟道:“何以見得?”
“因為蒸汽船!”李浩說道,“蒸汽船出海遠洋之際,便是大明騰飛之時!”
難的有表現機會,還是在青爺面前表現,李浩自不想錯過,當下闡述高見。
“大明自永樂朝便開海通商了,迄今已有百年又數十年,這么久的積累,工商業體系,甚至資本體系,已然真正成熟起來了,如今,大明就只差一個契機。”李浩神采奕奕,說道,“所謂契機,便是商機,蒸汽船的問世,以及隨之而來的廣泛應用,市場需求將會急速攀升……”
李浩說道:“大明開海百余年,發展勢頭之所以逐漸平緩,甚至有段時間,還有過萎靡,究其原因不過是市場需求不足,這點,在西方佛郎機的商路開辟上面,得到了長足的體現。”
“只要市場足夠大,大明大小作坊便會如雨后春筍,財富、工人、相關產業鏈,都十分完備,一生二,二生三……市場有多大,大明工商業就有多大!”
這一番話說出來,莫說是姑侄二人,就連李青都不禁心潮澎湃。
李雪兒沉吟著說道:“大明如此大,人口如此多,市場真就再擴大一倍,甚至數倍,怕也無法讓全民得利啊。”
“小姑,你這就錯了。”朱厚照說道,“打比方說,你種地,我也種地,那咱們倆誰也富不了;你種地,我做生意,這就不一樣了。雖說即便那般,亦無法直接惠及所有百姓,卻能間接讓絕大多數百姓得利!”
李雪兒臉上一熱,悻悻道:“下次別打比方了!”
朱厚照:“……”
李青深吸一口氣,欣然說道:“小浩說的不錯,積累了這么久,是快到了厚積薄發的時刻。故此,對資本的管控,也當正式開始了。”
咬了一口熟透了的鮮紅柿子,李青舒服的瞇起眼眸,笑呵呵的說:“還能再過一個安逸的年,接下來,我也要忙起來嘍。”
朱厚照遺憾道:“可惜了,我現在羈絆賊多,不然,我也加入進去,又該是何等快哉?”
李雪兒揶揄道:“都是不惑之年的人了,還當是年輕小伙兒呢?”
“女人就是記仇……”朱厚照咕噥。
“放肆!”李雪兒豎眉,“怎么跟長輩說話呢?”
朱厚照無言,白眼翻上了天,搞怪嘲諷。
“大哥,你看他……”
“找青爺!”李浩不管。
李青只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