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殿靜了片刻,朱棣、小胖異口同聲:“滾出去!” “……好嘞好嘞。”朱瞻基麻溜兒滴滾了。 朱棣放下二郎腿,身子前傾,表情認真起來,“即便真如你所言,五年后可以實現糧倉轉移,可眼下怎么辦? 朕并非一定要大開殺戒,但若不殺,富紳勢必變本加厲,有恃無恐。” “可若大開殺戒,南民北遷定會受阻,甚至擱置。”小胖持不同意見。 朱棣冷哼,“不開殺戒,南民北遷一樣會受阻,且不殺后果更嚴重,政治上的事兒你還嫩點兒。” 這波,李青站朱棣! 他也覺得在原則性的大事上,絕不能退讓。 你退,他就進! 小胖堅持道:“父皇,我們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熬過這幾年,固有格局便能打破。” “熬?怎么熬?”朱棣冷哼,“眼下都敢公然違抗大明律法,甚至漢人扮做倭寇劫掠百姓,你讓朕如何容忍?” 小胖張了張嘴,無言以對。 于是看向李青,“李卿,你可有良策?” 朱棣也順著好大兒的目光看了過來,道:“還有計沒?” 李青沉吟道:“皇上說的不錯,在這樣的大事上,絕不能妥協,若東廠提督所言屬實,一定要嚴辦、速辦,絕不姑息。” 見小胖面露焦急,李青語氣一緩,“不過,太子所言也很有道理,大明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熬過這陣兒,便能改制革新,若熬不過去,則繼續惡性循環, 基于此,南民北遷國策,絕不能停!” “少和稀泥。”朱棣沒好氣道,“不然送你去和蹇義作伴。” “……”李青滿臉黑線,“臣的意思是,賊寇走私一事上絕不姑息,但為了南民北遷的國策,能夠一直施行下去,可以在其他地方略微妥協。” “比如呢?” “開放海禁!”李青道,“其實皇太孫說的沒錯,開海十分有必要。” 利益壟斷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朱棣在位時能勉強壓制,但他若崩了,下西洋國策肯定會被推翻。 有錢大家賺,讓世家百官得到些利益,才能將國策落實好。 有宋一朝,海上貿易都集中士大夫手中,而到了明朝,朱元璋一刀切,直接禁了海洋貿易;朱棣更狠,來了個利益壟斷,為了自己在海上賺的盆滿缽滿,把這些世家的過半利益來源都掐斷了。 絲綢是官辦的織造局在做,茶葉朝廷專營,瓷器官窯在做…… 自己吃肉,不讓人喝一點湯,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吃獨食者,自古沒有好下場! 李青正色道:“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 海洋貿易利益之大,眾所周知,世家大族為了利益,豢養草莽,甚至扮做倭寇劫掠沿海百姓,并不稀奇; 如若一直禁下去,海寇將除之不盡,殺之不絕!” 朱棣眉頭緊鎖,消化著李青的話,許久,他輕輕點頭:“有道理!” “父皇英明。”小胖連忙跟上馬屁,欣然道,“如此一來,大明定可邁上一個新臺階,父皇圣明啊。” “且慢圣明。”朱棣斜睨了他一眼,“海禁可以開,但要在天下糧倉轉移之后,貿然開海弊大于利,必須要在保證百姓口糧的前提下,才能開海。” 李青拱手道:“皇上英明,自打攤丁入畝的國策施行后,人口增長速度就快了許多,百姓需要的糧食也隨之增多; 若是為了利益,讓百姓餓肚子,人口減少,則成了本末倒置。” 朱棣點頭。 小胖也贊同李青觀點,不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