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五日后,寧王來了。 洪武十五年老朱生日宴上,那個被朱棣灌酒小娃娃來了,只是,如今他已四十多歲,過幾年就奔五的人了,再不復兒時的天真爛漫。 “臣弟恭請圣安。”朱權行禮。 李青淡淡開口:“圣躬安。” 朱權起身,李青行禮,“見過寧王。” “免禮。” 走過場面后,二人落座。 知縣王遠端茶倒水,神情諂媚,“王爺請喝茶,欽差大人請喝茶。” “你且退下吧。” 二人同時開口,異口同聲。 王遠臉上的諂笑頓時一僵,訕訕道,“王爺、欽差大人有何吩咐,招呼下官一聲就是。” “不用,你忙你的,莫延誤了公務。”李青補充。 “呃…是。” ~ 客堂寂靜了一陣兒,朱權率先忍不住氣,開口道:“李先生,好久不見啊!你怎么……?” 兩人確實好久好久沒見了。 “前些年受了點兒傷。”李青端起茶杯,吹了吹,輕抿一口,“我這次來,主要是查海上走私的事兒。” “是嗎?”朱權點頭,“那預祝李先生查案順利。” 李青微微一笑,對寧王的‘頑抗’并不意外。 二十余年前,‘燕王善戰,寧王善謀’的名頭就人盡皆知了,李青也沒抱希望自己一來,寧王就立即屈服。 “過幾年,朝廷會全面開海。”李青輕聲說,“屆時,民間亦可通商。” “嗯。”朱權抿了口茶,不置可否。 李青表情有些玩味,“江.西的瓷器最負盛名,恭喜寧王啊,到時候定可賺得個盆滿缽滿。” “不過是些蠅頭小利罷了,”朱權嗤笑,“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本王又豈是好利之人?” “呵呵,”李青把玩著茶杯,突然道:“內閣大學士金幼孜、楊榮,吏部侍郎、禮部郎中……涉嫌走私的十余位京官,全部進了大牢。” “嗯,皇上英明。”朱權滴水不露。 “金元寶被抓了。”李青吹著氣,欣賞茶葉在杯中起伏,“他背后之人,不止金幼孜一個,還有一個大人物。” 都是聰明人,李青并沒有捅破,只要寧王及時收手,他不打算追究。 過幾年就開海了,這時候嚴辦走私案,對以后開海并無好處。 朱權沉默少頃,笑道:“本王來此,一來向皇兄問安,二來是想見見李先生,既然李先生有案要查,那本王就先告辭了。” 說罷,起身就走,十分果斷。 給人一股問心無愧之感,又讓人覺得他有恃無恐。 朱權確實有恃無恐,他是什么人,太祖親子,大明的藩王,只要不是謀反,其他任何事兒,都休想動搖他。 “王爺留步。” “還有事兒?”朱權詫異回頭。 “唉……”李青苦笑,放下茶杯:“收手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