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折中,在廟堂是經久不衰的慣用把戲! 六部大佬們很快就察覺出了苗頭,頓感大失所望,知道這只是演給他們看的,其最終結果早已內定。 只是,他們并不知道底線到底在哪兒。 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貿然加入只會讓自己被動,六部盡管不甘心,卻也只能做個旁觀者。 此番廟堂斗爭六部完敗,吏部尚書都引咎辭職,他們的心氣兒也沒了,熄滅了出頭想法。oΠъ.org 唉,隊伍散了,不好帶啊…… 對于內閣,他們是憤怒的,然,如今局勢不容他們過分指手畫腳了,至少很長一段時間是這樣。 尚書、侍郎緘口不言,安安靜靜充作看客,看其表演。 不過,朝堂并未因他們沉默變得冷清,反而更熱鬧。 內閣跟皇帝‘頂牛’、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聲援,通政使司通政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搖旗吶喊,好不熱鬧。 就連六部的中層官員,都不乏聲援者。 一時間,內閣成了為官請愿的好人,光芒萬丈。 當然,不乏有聰明人看出其中貓膩,但內閣大勢已成,順勢而為才是最優選擇,何況,他們也是受益者。 當朝堂聲音趨于統一之時,贊揚不夠賣力,也是不被允許的。 … 一番爭執之后,皇帝最終還是妥協了。 削減了《勞動律法》,并將商稅降低至商品價格的三成,同時,還取消了商品出海限額。 如此局面,可謂是皆大歡喜。 這為官紳做大提供了契機,大家都是受益者,包括六部高官。 海商利潤那般豐厚,誰不想趁機撈一筆呢? 一場朝堂會議下來,新國策獲得了所有人的擁護,詔書很快頒發,曉瑜天下! ~ 小院兒, 得知詔書頒發的李青輕輕笑了,這一步棋走下去,對大明的商業,乃至工業,都有著積極促進作用。 商人是逐利的,有利可圖,他們才會有進取之心,想讓大明走向半工業化,甚至工業化的發展道路,必須得提振這些商人信心。 而這時代的商人,基本都是官紳,民間商賈也有,但占比實在太少了,且絕大數也做不大。 畢竟……大明也就一個沈鑫。 現如今,大明已處于資本萌芽階段,李青這么做,就是了培養資本,并讓其帶動市場經濟。 讓經濟大河快速流轉,奔騰不息…… 不過他也明白,后續肯定還會有一系列問題出現,但相比之下,工業化發展遠勝農業化。 攤丁入畝,戶籍制度改革,清丈土地……一系列國策,以及新作物的引進,讓大明的人口增長迅速,迄今為止,大明人口已達一億兩千萬。 這么大的人口,未來若不能從土地上解放出一大部分,那不僅是莫大損失,甚至會演變成災難。 其實,李青致力于發展工業,也有轉移視線的考量,把士紳的目光轉移到商業,不再盯著那一畝三分地。 這一步棋走好了,那大明便會走上一條全新道路,一躍成為大一統王朝最強存在。 誠然,大明的上層建筑和歷史上并無本質差別,皇權顯現頹勢,腐敗問題也開始普遍, 但,下層建筑卻截然不同,它無比夯實…… 大明能走到這一步,李青很知足了,真的很知足,甚至很驕傲。 他一個人,硬生生撥轉了大明這艘巨輪的航向,使其向更正確的航線前行,他自問,沒給穿越者丟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