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雖說這時代科舉進士難得,但每屆都有百余人,最多的時候甚至有數百人中進士的情況; 科舉三年一次,但官兒可不是三年一換啊,甚至大多數情況,都是干到死。 這百余年累積下來,大明的官僚機構……已到了不得不縮減的地步。 換言之,大明公司該裁員了。 萬安叭叭完,拱手道:“臣懇請皇上,精簡大明官員,優勝劣汰……” “皇上萬不可聽信萬安一人之詞!”吏部尚書尹旻率先出班,對萬安的言論嗤之以鼻,“萬安所言,乃大謬也。” 朱見深臉色耷拉下來,淡淡道:“尹愛卿有何高見?” “皇上,試問哪個官員不是十年寒窗苦讀,歷經層層考驗,才得以入仕為官?”尹旻拱手道,“當然,臣非是為官員說話,而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著想。” 他侃侃而談:“文人士子如此付出,好不容易做了官,卻被輕易削去官位,付出和回報嚴重不對等,長此以往下去,怕是……都無人做官了;goΠb.oγg 到那時,誰人幫皇上治理江山社稷?” “臣附議!”戶部尚書楊鼎出班,“萬尚書這話貌似有理,實則危害甚深,自古人多好辦事,何曾懶散之說?” 內閣劉吉也出班道:“將大明官員比作和尚,這是官員們的侮辱,亦是對皇上的侮辱。” 刑部尚書陸瑜附和:“臣附議,官員的俸祿并不高,大明繁盛昌盛,稅收屢創新高,這一點支出不痛不癢,有何打緊?” 這話對也不對,明面上官員俸祿是不高,但官員的實際收入并不低,哪里來的不痛不癢? 這些,群臣都知道,但都不說。 兵部尚書白圭,更是直接扣帽子,挑刺兒道:“萬尚書拿和尚說事,可是有影射暗喻之嫌?” 太祖做過和尚這事兒,并不是什么秘密。 主要是老朱出身太低了,他倒是想給自己形象‘添磚加瓦’,但難度實在太大,淮西的眾將領,誰不知他朱重八的啥出身。 于是乎,老朱索性就擺爛了,常以我本淮右布衣自居。 認為,這樣反而更能襯托出自己奉天承運! 基于此,兩版太祖實錄對朱元璋的貧苦出身,都沒有經過任何美化。 “萬安其心可誅,還請皇上皇上圣裁!” “請皇上圣裁!” 聲討萬安者前赴后繼,個個恨其入骨,這可真是刨了祖墳了。 真若推行這一政策,任何人都無法獨善其身,要么卷鋪蓋滾蛋,要么兢兢業業卷死同行,要么對皇權卑躬屈膝、唯唯諾諾……總之,絕不會好受。 萬安對此早有預料,并不感到意外。 他沒有說話,因為他知道,有人會幫他說話。 朱見深說話了,他必須說話,萬安就是個引子,這么大事兒只能他來頂。 “諸位愛卿的擔憂甚有道理,然,萬愛卿所言也并非沒有道理。”朱見深道,“大明官員過多,這是不爭的事實……” 見群臣欲要集體爭辯,朱見深忙話鋒一轉:“當然了,事關重大必須慎之又慎。” 他一副笑瞇瞇模樣,允諾道:“諸卿莫憂,朕定會三思而后行!” epzww.com 3366xs.com 80wx.com xsxs.cc yjxs.cc 3jwx.com 8pzw.com xiaohongshu.cc kanshuba.cc hmxsw.com 7cct.com biquhe.com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