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家嶺,七連構建的環形防御工事,算是讓高萬誠開了眼界。 高萬誠在防守方面也算是行家,但修筑的防御工事都是線形的,一般為挖前后三條,每條戰壕至少也超過了1.5米以上的深度,關鍵位置也會用覆土遮擋。 七連的防御工事,就要復雜的多,簡單概括就是三橫四縱,梯次配置。 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之間相隔80米,第二道與第三道之間相隔150米,在第三道后面還挖了兩條縱向的交通壕通向反斜面的坡地。 每條橫向的防線也不是直的,而是曲線形的,中間還有曲折。 每條防線之間又有四條縱向的交通壕,上面用大量的松木覆蓋,松木上面是樹枝,樹枝上面是挖戰壕多出來的覆土。 縱向交通壕也不是直的,每隔一段就會往內挖一個藏兵洞,三面覆了三層松木和土,就跟夾層糕一樣,這樣的藏兵洞炮彈擊在上面甚至會彈出去。 工事內不僅有藏兵洞,還有大量的射擊位,射擊位要比戰壕淺很多,形狀是斜著的,人正好可以趴在上面射擊,有一定的防護性。 橫向的戰壕上還有大量夠單兵待的貓耳洞,里面可以放彈藥、補給,也可以臨時藏人,洞頂離地面有一米多,炮彈炸在上面一點事沒有。 七連簡直就是土撥鼠,一直在挖一直在挖,幾乎是不停的,時間夠就多挖一些,一直挖到鬼子過來為止。 高萬誠將一連長和幾個排長叫到一起,對他們說道: “同志們,看到七連的工事了嗎?你們有空了多跟七連的李排長、張排長學習一下他們的防御經驗,回去后在全營推廣!” 通過與李青等人的交流,高萬誠發現七連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值得他們學習,他現在對楚雄是佩服的很。 一個連,能建立起一個這么大的根據地,而且還守住了,就憑這一點,就值得他虛心去學習。 “這套工事是挺好,就是累人!” 一排長忍不住抱怨了一句,這一天戰士們光砍樹就累得直不起腰。 “同志們,戰前多流汗,戰時才能少流血!七連的同志一直在挖戰壕,你見過他們喊苦喊累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