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農村蓋房就要簡單多了,也不需要去系統規劃,都是在原來的宅基地上蓋就行。 建材更沒有太多的講究,條件好一點的可以用燒制過的青磚紅瓦,條件差的就用土坯磚,后世八九十年農村都還能看到。 這種土坯磚制作起來非常簡單,就是用木頭做個長方形的模具,尺寸大約是20x30公分,取用攪拌好的濕粘土直接裝進模具里,用木板抺平,再將模具取掉,一塊濕磚就做好了。 只需在太陽底下曬干,一塊長方形的土壞磚就做好了,建房子的時候磚和磚之間也是用農村特有的一種粘土做粘合劑,一塊一塊往上壘就行。 用這種土坯建房速度非常快,花費也比較少,一般農戶都能做的到。 土坯房要木比制房容易建造,比茅草房暖和,一直受到華夏窮人的喜愛。 講究一點的家頂用自己燒制的青瓦,青瓦也是用粘多燒制的,幾千年前華夏人就會做了。 高大栓就準備用青瓦,他本來就有冬收后擴展房子的打算,這下好了,鬼子幫他下定決心了。 他家四世同堂,原來兩間房的確不夠用,這次他打算建三間房,一間作廚房加客廳,兩間臥室,再在臥室內建兩個土炕。 他奶奶、他娘、小花、狗兒住一個炕,他們兩口子住一個炕,這樣就方便多了,窮人家也沒有那么多講究。 都說人多力量大,有楚雄等人的幫忙,再加上這段時間太陽好,曬磚快,基本上兩到三天就曬好了,所以房子肉眼可見的就起來了。 房子下腳前就先把瓦燒上,燒瓦的燒料就是隨處可見的木頭,非常方便,七八個人加班加點的建這樣一棟三進的瓦房,也就是幾天的事。 看著房子一天天的起來,想著一家人馬上就可以住上寬敞、亮堂、暖和的新房,高大栓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樣的美,有八路軍在,日子過得就是有盼頭。 楚雄看著高栓美滋滋地干著繁重的體力,忍不住在心里感慨: “華夏的百姓真的是太容易滿足了,他們只要白天有口吃的,晚上有處住的地,就會特別的滿足。” 楚雄和高大栓一組配合著干,經過半天的磨合,速度就非常的快了,現在已經達到默契的程度了。 眼看著就臨近晌午,幾個人在太陽底下干的熱火朝天,為了讓老百姓盡快住進新房內,整個高家村幾乎都是夜以繼日的在建房,白天更不要說,秋冬季節的太陽越大越好,沒有人嫌會太陽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