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楚雄一聽忍不住“呃”了一聲,這話聽起來咋怪怪的,男人是不是都有這個毛病? 韋振宇都明確說了,他來完成第一炮,楚雄哪好意思再爭,他決定當(dāng)個看客,看韋工打炮。 “呃呃,韋工那你來吧,我看著!” 楚雄略顯尷尬地說道,韋振宇的心思都在“花木蘭”身上,根本沒有關(guān)注楚雄的表情,純屬浪費了。 火箭筒造出來難度不大,關(guān)鍵要看它的破甲能力,別搞成小孩過年放的沖天炮一樣就好。 我們?nèi)A夏小孩子玩的沖天炮嚴(yán)格意義上說它也是一個火箭,難度可想而知,要不說是黑科技呢。 楚雄兩人來到試驗場,韋振宇先讓人在靶場上樹了一塊一米見方的靶子,是用30毫米鋼板做成的; 楚雄記得火箭筒最早是在一戰(zhàn)后期伴隨坦克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的,早期的火箭彈破甲厚度超過100毫米,對付歐美那些重型坦克,沒有100毫米的破甲,根本起不到作用。 但在華夏戰(zhàn)場就不一樣了,鬼子的九五式坦克正面裝甲也才17毫米,破甲30毫米,完全夠了,這樣對火箭彈的技術(shù)要求就要低很多! 如果第一次試射能夠達到破甲30毫米的效果,就相當(dāng)可以了,后面可以再慢慢改正。 第一次試射的距離定在了200米,這個距離太短了點,但考慮到是第一次,也是能理解。 早期的火箭筒是需要兩個人操作的,主炮手被韋振宇搶占了,楚雄只能給他副射手了。 他前世使用過40筒、rpg等多款火箭筒,甚至在教學(xué)的時候還見過巴祖卡實物,所以對于火箭筒的操作還是很熟悉的。 聽韋振宇簡單介紹了一下“花木蘭”的操作規(guī)程后,他這個副炮手就可以上場了,兩個人對第一炮都充滿了期待。 一切準(zhǔn)備就緒后,韋振宇肩扛“花木蘭”,單膝跪地,用炮筒上的機械瞄具簡單瞄了一下靶子,然后示意楚雄可以裝彈了。 楚雄取出一枚火箭彈插入火箭筒內(nèi),熟練地拔掉保險銷,接著用火箭筒尾端把導(dǎo)線連接好,然后大聲的報告,裝彈完畢; 韋振宇在收到副炮手“裝彈完畢”的信息后,再用瞄具仔細地瞄準(zhǔn)了靶具,輕輕扣動了扳機,只聽“啾”的一聲,一枚火箭彈脫筒而出,拖出一道長長的痕跡直奔靶具而去…… 轟! 火箭彈擊穿了30毫米厚的鋼板后爆炸,將鋼板炸出了一個臉盆粗的大洞,威力超過了韋振宇的認(rèn)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