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新組建的三個營分別命名為一營、四營、五營,炮連升級為炮營,裝備韋一笑炮16門,步兵炮2門; 繳獲的12門90毫米迫擊炮平均分配給各營作為支援火力,每個營4門; 這樣每個營就有了一個火力連,裝備4門90毫米迫擊炮和6門花木蘭炮(原連火力排支援火力) 連的支援火力只能改成6具擲彈筒和2挺九二重機槍,組成一個簡化版的機炮排。 原來一營的老兵全部升一級,擔任小組長以上的職務,用半天時間讓組里面的兩名新兵熟悉三三制的戰術特點; 一個老兵帶一個偽軍一個新兵,事實上偽軍中大部分也是原國府軍老兵,經過訴苦運動和思想改造后的偽軍,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逐漸向一名合格的八路軍戰士轉變。 有些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在另一個空間的淮海,華野對國府軍的士兵即俘即補,僅僅開展一到二天的訴苦運動加政治教育后,就直接投入戰場; 這些解放戰士甚至比原來的戰士更英勇,這就是訴苦運動和我軍政治教育的魔力所在,更何況這次打的還是外敵鬼子。 參謀長兼一營長秦峰首先做戰役部署: “同志們,鬼子已經兵臨城下,整整一個師團,而我軍只有三千人,城墻肯定是守不住的,我們要把鬼子放進來打,跟鬼子打巷戰,在巷戰中消磨鬼子的銳氣。 在老營的時候,我們就接受過巷戰的培訓,楚旅長親自指導過我們,具體怎么打我就不多說; 涅城的老鄉已經全部撤出城了,我們可以放開手腳打,一營負責西門,二營負責東門,炮營隨時給予火力支援,三營為預備隊; 看鬼子的兵力部署,他們的主攻方向應該是西門,我們將全團的苦味炸彈集中起來,埋在預設的位置,由一營一連負責誘敵,先給鬼子一個大驚喜……”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