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一千三百七十九 歷史的機密-《萬歷1592》


    第(1/3)頁

    蕭如薰非常清楚。

    教育開化與普及必將孕育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以及無窮無盡的出身底層的讀書人。

    他們有文化,有知識,有思想,他們的思想會逐漸蔓延到整個國家,覆蓋全國,進而產生全新的思潮。

    他們會主動質疑君權神授的理念,會對以往看作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產生懷疑。

    一如歐洲中世紀的時候對宗教的懷疑一樣。

    大秦不需要文藝復興,大秦需要的是文藝普及,讓高不可攀的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讓一切看似高不可攀的都成為普通百姓可以擁有的。

    蕭如薰追求的是中央集權,是在中央的領導下對全民一視同仁的統治,不允許在一個政府的框架之下出現對抗中央勢力的地方勢力。

    這是他架構起大秦政府的重要基礎。

    這個基礎具體體現為皇權下鄉。

    這個模式并非固若金湯。

    現在大家都還窮,都還沒有完全吃飽肚子,都沒有完全不認字,都沒有完全產生思想,一切都和過去差不多,因此,政府的指令會輕而易舉地下達。

    而一旦人們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之后,伴隨著思想的覺醒,地方上必然會出現自己的思想,對中央的各種質疑甚至是反抗會伴隨著中央對地方的打壓而不斷出現。

    現在不出現,未來一定出現,而在交通和通訊手段還沒有發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國家力量還沒有強大到可以無視反抗軍的時候,是最危險的。

    誰也不知道是誰在操控這股反抗勢力,是人們真的想要自治,還是地方勢力在背后操控,用各種方式污蔑丑化中央,從而達到奪權的目的。

    就好象清末民初聲勢浩大的所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其根源不過是中央權力的持續衰弱帶來地方勢力的持續發展,等地方勢力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之時,中央不給權,矛盾必然激化。

    則地方上便暴力奪權,將集權的清政府推翻,把一個徹頭徹尾的小政府扶起來,然后大家愉快的分走革命果實。

    戴上了反封建反民族壓迫反殖民剝削的帽子,這場主觀上沒什么革命意義的地方勢力掀翻中央的斗爭立刻變得高大上起來了。

    客觀上或許有那么一點口號式的激勵人心的作用,畢竟滿清這個腐朽的政府被袁世凱掀翻了,而中華民國這個殼子被『革命黨人們』塑造出來了,至于內里,大部分人也不在意。

    可是革命之后,革命黨人們真的實現了他們提出的口號與目標嗎?

    國家強大了嗎?

    民眾覺醒了嗎?

    農民得到土地了嗎?

    工人得到福利和保障了嗎?

    不平等條約廢除了嗎?

    國家科技發展了嗎?

    中國成為強國獲得完全主權了嗎?

    沒有。

    『革命』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只有地主老爺和高官達人們吃飽了,他們愉快的將搶來的權利分一分,自己回到老家愉快的當起了沒有壓迫的土皇帝,愉快的過自己歲月靜好式的生活,留下一地雞毛。

    于是就有了后來的一系列歷史事件。

    蕭如薰一想到這里,就覺得這種事情很有可能再次發生在自己所建立的大秦身上,所以,他無論如何也要將這個案例留下來,告誡后世子孫。

    在土地改革的過程之中,在閱覽史書反思歷史的過程之中,二十多年的治國生涯之中,蕭如薰明白了很多事情。

    他開始著重思考中國陷入深重苦難的那段時期的救亡圖存的人們的奮斗史。

    他忽然想起了孫中山這個人物。

    清政府覆滅之后的二十年代,經歷了革命、二次革命,護法戰爭等等一系列的失敗與背叛,數次流亡海外、尤其是陳炯明叛亂事件之后,孫中山的思想產生了變化。

    他逐漸意識到了自己屢次革命失敗救亡圖存失敗的根源并非是自己革命目標的錯誤,并非是自己革命名目的錯誤。

    他最大的錯誤,在于自己對『革命根據地』沒有掌控力。

    他的基本盤不存在,只是一個虛幻的概念。

    他意識到自己的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別人輕輕一推,就倒了。

    他意識到他的革命總是借助地方勢力的幫助,地方軍閥,地方幫派,各大堂口,而他們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以地方為著眼點,從未關注天下。

    在地方上借著孫大炮這個名頭折騰一下還行,一旦離開地方,這些地方力量是不會跟隨孫中山走向天下的,風險太大了。

    陳炯明贊同的『聯省自治』就是當時地方勢力的理想政治狀態,自從早些時候被提出之后,這樣的思想在當時的地方十分盛行,清末革命黨人改良派黨人群體中,相當一部分都以此為救亡圖存之道。

    沒有實力,還玩民主,以為民主是救國的大力丸,這是典型案例。

    清政府腐朽無能,但它是個一統的大政府,一口吃不掉,而一個省級規模的小政府,就好下口多了,一口就吞掉。

    孫中山終于意識到自己數十年來依靠地方勢力反抗地方勢力的做法是失敗的根源,推翻這個掀翻那個全都在給別人做嫁衣,成了地方勢力手中的刀槍。

    他們根本不想救國,只想讓自己更舒服。

    統一才是真正的救亡圖存之道。

    他意識到自己走了很多很多年的彎路,被人忽悠慘了。

    不過,在人生暮年,他反省過來了,終于明白了自己最該做的事情是什么。

    于是他開始尋求新的革命方式,于是他接觸到了蘇聯人,接觸到了蘇聯式的中央集權,他發現,這,好像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于是,孫中山拋棄了地方軍閥幫派,選擇了聯合蘇聯幫助他建立大政府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促成了國共合作,改組了國民黨,建立了黃埔軍校。

    可惜歷史沒有給他更多的時間,他覺醒的太晚了,他沒來得及看到成果,就去世了,也沒能做的更多。

    孫中山去世以后,繼承他的理念的廣州國民政府部分要員在共產黨人的幫助下繼續進行將廣州國民政府從小政府改造成大政府的嘗試努力。

    他們一面北伐,一面土地革命,將政權建立到鄉鎮,試圖將綿軟無力的地方性小政府打造成擁有統一全國資質的全國性大政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绥中县| 三江| 汝阳县| 南城县| 观塘区| 华宁县| 津市市| 肇州县| 平罗县| 雷州市| 庆安县| 神木县| 桓台县| 奉化市| 澄迈县| 西贡区| 安乡县| 隆子县| 株洲市| 崇左市| 唐山市| 罗江县| 定襄县| 赣州市| 宝兴县| 汉沽区| 邹城市| 丹巴县| 漾濞| 赣榆县| 武山县| 铜山县| 达拉特旗| 德昌县| 隆林| 扬中市| 威海市| 罗山县| 宁明县| 新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