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御書房中。
剛剛隨同朱標開了早小會,接見完大臣的祁勝前正輔佐朱標批閱奏書。
看到這份急奏,連忙轉達給朱標。
朱標手中也正處理這一份兵部奏本,聽聞此言頭也不抬,只是蹙眉問道:“大同知府呢?”
“如此輿情,沒有任何作為嗎?”
祁勝前再次看了一眼周本,面色有些難看道:“大同知府原欲調遣大同衙門的捕頭徹查此事,結果麾下不投,或是推脫或是告病,全部不參與此事。”
“大同知府此番上奏,就是想請太子殿下與兵部通氣,請令調派附近衛所前去接管犯事縣衙?!?br>
聞言,朱標的眉頭才微微舒展。
“此案癥結,不在知府,不在舉子,甚至不在頂替身籍的士紳豪門,而在胥吏,背地的胥吏出身本土,對于朝廷并無歸屬感,相互勾連,血脈姻親,尾大不掉?!?br>
“但,趁早爆發,不是壞事?!?br>
看朱標的態度和穩定的情緒。
祁勝前暗自松了口氣。
畢竟是太子殿下一手操持設計的科舉制度,爆出如此丑聞,對太子殿下乃至朝廷的公信力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驗。
太子殿下,能不偏不倚,不為所動。
這是斡旋處理起來就不會太難。
尤其是太子殿下的最后那句,趁早爆發不是壞事。
提早見識到了北地胥吏的危害性,等到田畝清障的時候,也便能側重調查,凡有作奸犯科魚肉百姓的,一并清除了。
不僅能鞏固朝廷在北方影響力和威信。
還能收攏民心。
一舉多得。
就是這胥吏問題必須得重視起來,想個法子規避處理才是。
否則不過多少年,故態萌發,對朝野官員的管轄,朝廷的政令下達始終是個麻煩。
雖然常升教他的東西也不算多,但每一樣都點在要點上。
加之跟在朱標身邊,開闊視野。
即便時間還不長。
卻足以啟發他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