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又或是多一把新農具。 對于實實在在地里刨食的窮苦大眾而言,這可是摸得著看得見,板上釘釘的利好。 更別說,肉眼可見能期待實現的根治鄉野官吏,巧立名目,增收賦稅的油水。 這可都是從他們身上榨出的民脂民膏啊。 “太子殿下仁義呀!” 人群中的老農激動的聲音發顫。 其他的百姓同樣神色激動。 自老朱打天下,鼓勵農耕減免稅賦以來,這可是他們為數不多感受到的朝廷恩澤。 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小農出身的老朱縱然再明白農穩則國穩的道理,卻也不可能減免掉農戶的賦稅。 要是沒有賦稅。 他拿什么平民亂,拿什么治天災,拿什么御外敵。 然而,就在這時候,有人卻冒出來一句煞風景的話。 “大人,草民有一事請教。” “朝廷這賦稅,能一碗水端平嗎?” 春闈官員抬眼望,說話的是農戶中一個模樣,不算精壯的漢子,穿著一身沒有補丁的麻衣,面色還算紅潤。 一旁的小吏連忙上來介紹,此人乃是這附近少有的果農,種出來的梨甘甜多汁,專供養府內幾家富貴人家享用,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看他面無異色,不像是來搗亂的模樣,春闈官員還算客氣的點點道:“當然,本官所言哪里有疏漏嗎?” 來人站到了人前。 大大方方的問道:“既然如此,草民斗膽一問。” “若是朝廷一碗水端平,草民的地里只產甘梨,補種稻谷,每回交稅,草民卻得先將這甘梨換做了前銀再行購買稻谷交稅。” “這甘梨的耗損,賦稅期稻谷漲價的虧輸,一來一回可都是草民的血汗錢,草民可否用地里的產出直接抵稅呢?” 這個問題,顯然超出了在場春闈官員及兩名候選官員的知識范疇。 但。歷經過崗前培訓的村委官員很是熟練的從衣袖中翻出了隨身的小冊及細毫道:“此事確系本官疏漏,亦屬稅法漏洞。” “本官會詳細記錄一并呈送朝廷。” “但本官到任前,朝廷對此類情況亦有指點:“桑麻,生絲等其他田產,可按市場均價增一文,折銀抵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