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你看那邊。” 康鐸帶著常升行走在大明開國文臣武將和勛貴二代中,指向一群少年郎。 常升一眼就瞧向了其中最鶴立雞群的一個。 他的面容還顯得有些稚嫩,但面如冠玉,英姿非凡。 卻已有一個成年青壯的身高,尤其是那強健的體魄,簡直形同一只小牛犢。 “那是魏國公徐達之子——徐允恭(后避諱朱允炆的名字,才改名徐輝祖。)” “今虛歲十五,自幼修習家傳武藝,兵法,深習乃父之風,有才氣。” “馬戰(zhàn),騎射都是好手,拳腳兵器也不差。” “相傳十二歲時就已能開二石弓。” “據(jù)說魏國公已經(jīng)有意安排他進入左軍督衛(wèi)府歷練,但徐允恭聽聞陛下開沙場校閱,便決心參加,為自己搏個前程。” “作為今日的黑馬,老弟不可小覷。” 常升輕輕點頭。 他的一身氣力和武藝傳自項羽和李存孝,眼力自然不能差了。 可換做旁人若是敢輕視于他,這個堪堪夠上參加校閱的小公爺,只怕就能叫旁人知曉什么叫做莫欺少年窮。 最關(guān)鍵的是。 這小子今年還不滿十五。 他若是有意拔個頭籌,即便今年失利,以他的天賦,往后五年只怕都沒人再壓的住他。 康鐸又指向了一位年歲與常升相仿的青年。 他舉止雍容,眉目疏秀,頗有文氣,若不是穿著武夫的衣服,只怕真容易被人當成書生。 “這是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雖不精于武藝,但在軍略方面很有造詣,深得陛下看中。” 常升的臉上浮現(xiàn)了一抹莫名的笑意。 “這位不用介紹了,我有耳聞。” 這誰不認識啊。 堂堂的建文名將,靖難之役最佳奧斯卡影帝,大明戰(zhàn)神李景隆。 老朱一生看錯的人和事不少。 但值得拿出來列舉的,文臣之中當屬楊憲,武將之中首推的就是李景隆了。 這人投軍,屬實是入錯行了。 就他這滿點的社交能力,妥妥該進鴻臚寺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