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常升笑著反問到:“按照文人對于堯舜二圣的稱頌,姐夫覺得,堯舜會棄嗷嗷待哺的萬民于不顧,而對臣子的忠奸斤斤計較嗎?” “這…” 朱標(biāo)一時真不知道該怎么辯駁了。 “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濫用武力和特權(quán)就意味著皇帝的失職與失敗,但對于叔伯而言,我認(rèn)為這是亂世用重典。” “他沒有精力去和朝廷上的臣子們勾心斗角。” “所以他干脆殺出個朗朗乾坤。” “只留下一批忠誠可用的臣子給姐夫施恩,讓姐夫彰顯仁德。” “而對于我而言,朝廷如今的亂局就像是機會。” “趕超盛世的機會。” 看著常升的眼眸中都仿佛都在綻放著微光,朱標(biāo)也不由側(cè)耳,認(rèn)真的傾聽常升的想法。 “就拿試科舉作比。” “如若朝廷要正式重開科舉,需要多少提前準(zhǔn)備,平復(fù)北方動亂,重新整肅吏治,開設(shè)驛站,休整道路,耗費人禮物力無數(shù)。” “大約五年之后,才可以向朝廷輸送人才。” “不僅不能確定他們的才能高低,還可能因為南北兩地學(xué)風(fēng)的差異,致使招錄人才比例的失衡,導(dǎo)致南北方官員的黨爭。” “而這五年的差異,足夠太子殿下招募多少人才,實施多少新政良政?” “這是正道嗎?” “替太子殿下?lián)P名了嗎?” “為朝廷排憂解難了嗎?” “雖然作為一項臨時的政策,它之后必然被正規(guī)的科舉所取代,可它的功勞難道就要被磨滅嗎?” 朱標(biāo)說不過常升,卻態(tài)度分明的說到:“可試科舉和那些潑皮怎能一概而論。” “那道衍大師在蘇州府辦的那些事又怎么說?” 此話一出,滿堂皆寂。 朱標(biāo)錯愕的看著常升。 卻看到了常升一臉不以為然的神態(tài)。 良久,朱標(biāo)才無奈的長嘆了一聲:“你畢竟是我妻弟,雄英的舅舅,宋師也與我來了信,稱贊了你的才華。” “我實不想看你在這些陰謀詭計中越陷越深。” “還與這些下九流牽扯上。” 常升聽的有些意外,啞然一笑到:“這不還有姐夫你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