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即就熄了爭辯的心思問到:“這報紙多少錢?” “一張報紙一文錢,今日增刊又加畫,所以一共是三文錢。” “還真不便宜。” “你要是騙我,這錢我可是要退的啊。” 一手交錢,一手拿報。 隨著報紙在桌面攤開,周圍的食客也都圍攏上來。 大家定睛一看。 好家伙,還真有圖啊。 畫雖不大,也就半尺見方,為防止糊畫,也無重墨,但卻清晰的勾勒出了一個辛勤勞作的老者和他背后開墾出來的三分荒地。 與之相對的,就是對面一臉苦澀的舉子和他們背后狗啃一般的荒田。 “這是當今天子?” “應該是吧,想到他耕田還是把好手。” “那當然,咱大明皇帝那也是農戶出身,當然會耕田了。” “就是不知道他咋想的,這些舉子好不容易高中去了應天,咋還讓這些讀書人下田了呢?” “可有人識字的,給大家伙念一念啊?” 圍觀著報紙的百姓們議論紛紛。 從他們的議論聲中就可以聽得出來,老百姓對于讀書人的敬畏。 在他們的認知里。 那可都是未來的大官啊。 終于,一個過路的商人進入蘇州府暫且歇息,聽到這兒的理論,開口說到:“我識字,列位可否將這報紙與我一觀?” 今天終于有識字的人,大家伙兒都自覺地讓開一條道,把他擠入人群中,翹首等待他的下文。 商人端起報紙。 念起整個事件的前因后果。 原來,一是到應天府應試的舉子眾多,朝廷也將他們當做了大明未來的父母官和棟梁培養。 但當今天子發現有許多舉子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認為這樣的舉子將來當官未必能重視農桑。 所以為了培養他們的同理心,也讓他們知道他們吃的每一口糧食蔬菜是如何從地里長出來的,所以特此考驗。 讓所有舉子都如老農一般墾上三分荒田,種上一季莊稼,以體恤百姓之苦。 看到此處。 這個過路的行商話語間已滿是欽佩。 尤其報社還將老朱一番訓誡舉子們的話美化的語重心長,更是聽的周圍百姓幾欲熱淚盈眶。 “咱當今天子,當真的是將天下百姓放在心里的好皇帝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