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隨著小朱第一次全權監國而召開的大朝會,因為一個禮部尚書的職缺,文官們就掀起了小朱當權生涯的第一場罵戰。 你方祭出一位戶部尚書。 我方這邊也由官位相近,資歷相當的人出列找補。 這也就是小朱一直以來給人寬宥平和的印象,再加上老朱臨走前授予的最高權柄,不少人都想借著機會給自己謀個前程。 除了雙方的互相抨擊,出任禮部尚書的人員,各自內部也還留有爭議。 可見昨夜走動之頻繁。 要是換了老朱在場。 這幫人有一個算一個,能吱聲都算他們膽肥。 相較純粹吃瓜的勛貴武將們而言,位于百官之中,以文臣身份作壁上觀的常升,對這攤渾水看的就分明多了。 雖說明面上看,六部尚書之一的官位也已是文官之首,足夠吸引人。 但若抽絲剝繭。 想一想站出來這兩人的出身,籍貫以及入仕的途徑,就可以看出他們背后所站的立場。 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各自的利益沖突。 這也是為什么小朱明明已經下了圣旨,預備好了李善長接替禮部尚書之職,卻仍要把這官位拋出來讓百官爭論一番的原因。 就像是面對一群餓狗。 不拋出一塊足夠香的肥肉讓它們去搶,怎么能看出它們的團體和地位之差呢。 那個舉薦曾經的東宮詹事的老臣屬前元舊部。 而范敏雖然也是淮西一帶的籍貫,背后卻是江南士紳出身,相互舉薦而入朝的官員在給他撐腰。 至于紅巾降臣。 他們大多是小貓三兩只。 有能力的都被發配了出去,能留在朝堂的沒多少。 如今前元遺臣已近乎全數告老,淮西勛貴們瞧不上,也融不進江南士紳的圈子,更不會和它們沆瀣一氣,在朝堂上沒有什么話語權,就誰都不得罪。 如此。 跳的最歡的這兩家,無疑都打著同樣讓其他派系官員或散臣的主意。 要是真被拿了它們自己開刀。 相對應所屬的派系,必然也將遭受對家派系的落井下石,進一步擴大內部清洗和職位的更替。 所以。 不是它們想爭。 是他們必須爭。 即便是老朱這么個專權的開國皇帝。 在為親兒子鋪過路,幾經清洗過,還未形成黨爭,學爭,清談之風,內無權臣獨霸,外無外戚專橫,太子本身能力和威望都不差,還培植了相當一批可靠臣子的情況下,接手的朝堂尚且復雜至斯。 就更枉論后世沒有如此便利的守成之君,想要再創輝煌的難度了。 站在權力的高臺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