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翌日凌晨。 整個應天府剛蒙蒙亮時,各家高官勛貴的門外便備好了馬車,六部五寺官員各自上了馬車,向著大明宮的方向緩緩而來。 坐在藍玉駕駛的馬車上,常升睡眼惺忪的打了個哈欠。 昨晚耕耘的實在有些辛勞。 畢竟還是個凡人之軀,一夜連耕上四塊水田,折騰了半夜不說,又要起個大早,實在有些影響睡眠。 往后還得節制一二,如今每日要參加大朝會,相當于多上了一個時辰的班,怎么也得找補一二,爭取每天早一個時辰下值。 每夜耕上三塊水田足矣。 多了放不下。 連躺的位置都沒有。 改天還得定制一張大的。 當馬車停靠在大明宮前,朝堂諸公早已在場等候了。 與前日的熱鬧,昨日的規矩不同。 今日的大明宮外顯得格外肅穆。 如若是在冬日。 即便無風,也能給人一種寒風凜冽之感。 除了少數勛貴武將還在作壁上觀,看熱鬧似的閑談。 其余的文臣,這會都像是反目成仇了一般,彼此都相互疏遠的站著,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彼此都看不慣了。 誰能想到就在兩天前,他們還三五成群的抱團寒暄呢,親如一家呢。 常升的目光一掃。 很快就發現了讓全場肅穆的根由,已經年滿六十六歲,身形已然有些微僂,卻仍然一絲不茍的站立在百官之前,最臨近大明宮前位置的韓國公。 看他那一張莫挨老子的臭臉。 再加上昨晚就有人散布出來,有人向新起復的韓國公李善長行賄討好的錢銀奇珍,全被造冊送進東宮的消息。 也就難怪今日的大明宮前,文武百官都一副人人自危的模樣了。 有這么顯眼的靶子在。 常升自然樂得不必再與許多壓根不熟的人一起職業假笑和寒暄了。 嘖嘖兩聲,混進百官之中,前排看戲, 這樣肅穆的氣氛,直至大明宮門打開也未曾變化。 當李善長第一個邁進大明宮門時,許多往日里向往著邁進這道宮門里升官發財的官員,此刻都覺得這熟悉的宮門儼然變成了一張吃人的大嘴一般,讓人卻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