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糧食這東西,小宗交易利潤透明,無人理會。 可真趕上時候,這就是戰略物資。 當它開始值錢了。 囤貨居奇,運輸折損,以次充好,人情往來,哪個理由不能合理合法的漂沒掉一大批糧食。 要么怎么有個詞叫做發國難財呢? 就在朝野還震驚于這個數目的時候。 依舊是李善長第一個站出來拱手問詢道:“太子殿下,可否也將這圣旨與老臣一觀。” 朱標自無不允。 圣旨經過老李一道手,隨即傳閱百官。 氣氛一下又變得凝重且對立了起來。 大明以武立國,武將們當然是想打仗的,可對于要負責后勤的朝廷文官們而言,這就算不上什么好事了。 一旦要抽調國庫的儲備。 砍了原本呈奏的預案,不知道又會凍了多少人的蛋糕。 至于不答應。 讓太子夾在中間和老朱打擂臺去。 那更不可能。 歷朝歷代,王朝都是以孝治國的,太子若是反對老朱的圣旨,首先就得背上不孝的罵名。 這看起來似乎與他們無關。 可一旦太子被回來的老朱剝奪了監國之權,他們可要丟失與老朱的地帶,直接面對老朱的屠刀了。 尤其現在朝廷開了試科舉。 他們的命,在原本就不大瞧得上他們的老朱眼里就更不值錢了。 畢竟就算那些應試舉子們不熟手。 但維持朝廷的基本運轉是不成問題的。 做官嘛。 不會辦實事,還不懂得什么叫做人情世故嗎? “眾卿可有良策。” 高臺上,朱標幽幽問道。 他似乎也能體諒百官的難處,看著下方不做聲的百官,只得無奈點名道:“戶部尚書?” 范敏一臉疾苦出列,無奈道:“太子殿下容稟若,非這幾月來,朝廷精簡預案,各部節衣縮食,戶部甚至都不能足額發放百官糧餉,哪里還有結余籌措糧草。” 朱標一時啞然,又偏頭看向趙本:“各地軍屯有多少儲備?” 趙本實誠的搖了搖頭。 “除必備的種糧和生活所需。” “朝廷各處軍屯糧草大多都運往北方邊境戍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