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時刻謹記自己漢人的身份。 不與壓榨百姓的家族同流合污。 就在這么一種選擇不變通的,遭受諸多排擠和打壓的世道里,他們仍舊拒絕了元人向他們拋來的橄欖枝,嚴禁族內子弟在元朝任職。 在那段最艱難的歲月里,孔家南宗最終還是憑借著志同道合朋友的襄助,以及族人內部團結,相互扶持,相互奉獻的堅守中,終于迎來了復興的曙光。 所以即便明知道道衍上門相邀就是要讓南宗出面,正面硬剛孔家正統,孔希路還是將一族的中堅都派了過來。 不論他們的私心是什么。 這一刻的南宗,都贏得了宋濂的尊重。 “可只有他們有骨氣可不行啊。” 道衍沉默許久,深深一嘆。 “你待如何?” “宋師可還記得,太子殿下近來將幾名應天府報社的“骨干”派來了蘇州府。” 面對宋濂的詢問,道衍忽而提起了最近被派來的幾個東宮屬官。 “你是說,那幾個被派來組建報社分社,不堪大用的后進生?” 對這幾個后進生,宋濂的老臉都不禁垮了下來,話語間更透露了濃重的梳理感。 一眼就能看出來宋濂對他們的印象不好。 畢竟這幾個后進生在接到來蘇州府,實時刻錄關于四書五經校訂編修新聞的任務后,這幾個被刻意挑選的“吊書袋”,可沒少在宋濂他們叫定四書五經含義時班門弄斧,指手畫腳。 要不是自己已經辭官。 外加他們是公派。 宋濂高低都得將他們趕回去,再參他們一本。 什么玩意! 道衍的臉上浮現神秘的微笑道:“貧僧曾與常少詹事請教馭人之術。” “有一句話,貧僧深以為然。” “即便是一塊糞石,也有肥田之效。況人乎。” “貧僧翻閱或他們的家世記錄,不同于其他被派往朝野各地,異地任職的官員,這幾個曾在報社“進修”,如今被送回蘇州府來建立報社分社的骨干,可都是地地道道的蘇州人。” “而今日引南宗入蘇州府后。” “貧僧也曾派人追尋了一番這幾人的下落,發現他們也與尋常讀書人一般,迎接北宗去了。” “看得出來,他們都是忠實的孔家簇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