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眼見自己的意見被御史中丞反駁,大理寺丞便順勢的低下頭來,不再辯駁。 在這關鍵時刻。 他這一步退讓,顯然是不打算參與決策,做這個決策人了。 為官之人,尤其是想要晉升之人,除了要注重和光同塵,找準自己的定位之外,最關鍵的,就是要拿捏好分寸二字。 許多時候辦事的好與壞并不以結果論。 辦的好了,上頭自然有功。 辦的差了,屬于下面自作主張。 但這好與壞的標準,并不由客觀評判,只存于上頭的一念之間。 就好比查辦孔家之事。 無論好與壞,作為此行欽差中官位最低之人,大理寺丞并不覺得自己能拿到首功。 至于沾光的功勞與對上孔家的風險相比,又有些得不償失,所以他順勢問出一個蠢問題,迎接上官的訓斥,正好以此作為臺階,表態不參與對孔家清查的決策。 到后面翻起后賬來,無論好壞,自然與他這個被動執行的人扯不上多大關系。 看大理寺丞如此做派,身側的刑部欽差在心中感嘆一句“后生可畏”,順勢也提起一杯,把御史中丞架起來道:“安大人莫怪,我等不如大人見多識廣,操辦此案難免疏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