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剛才我對父皇說,做皇子的大約都曾在內心想過要當太子,這都無可厚非。父皇想想,如果你的兒子沒有一個愿意當太子,都是吃飽喝足、混吃等死之輩,父皇是不是會更傷心?” “是以父皇不中意兒子做世子或太子,兒子會傷心。但再想想,父皇為什么不愿意立我呢?無非是因為兒子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 “父皇,說實話。就在四弟,哦,就是在認識高希前。我確實在武功、膽略、戰績這些方面比不上二弟。父皇若看不上我,我也認。所謂虎父無犬子,像父皇這些文治武功可青史留名的皇帝,歷史上也數不出幾個,自然對太子的期望頗高。” “可是幾年前的兒子,體弱多病,別說隨父皇出征了,日常行動都感覺吃力,將來若為人君,亦非社稷之福。父皇看不上兒子,也在情理之中。” “好在兒子記住了皇爺爺在時對兒臣所說的話,他老人家要兒臣寬厚仁慈。兒臣沒有別的本事,便記著他老人家的話,多做事,多為君父分憂。” “若父皇真有一天看不上兒子,要廢了兒子的太子之位,兒子會傷心,但也不生氣。歷來皇帝立儲君,不是立長,就是立賢。賢能不夠,做不得太子,那也怪不得父皇,只能怪兒子自己福薄罷了。” 聽到朱高熾這一番掏心挖肝的肺腑之言,永樂皇帝的眼睛濕潤了,他緊緊握住朱高熾的手,聲音顫抖地叫了一聲:“熾兒” 這是永樂皇帝在內心,第一次真正認可了朱高熾的太子地位。 論外表,過去肥肥胖胖的朱高熾早就不見了,代之以身體結實、行走如風的朱高熾。 論武功,他雖然沒有朱高煦仗打得多,但他更有謀略和戰略眼光。北征瓦剌,以最小的代價一舉擊敗馬哈木,還俘獲了瓦剌部眾的人心。沒有一點長遠的眼光,光靠打殺,絕對做不到。 論輔政治國,他心胸寬廣,深得朝中大臣的認可。北征后,甚至相當一部分武將也開始倒向太子。 這次處理漢王劫法場事件,更讓他贏得了應天百姓的稱贊和愛戴。 這樣的朱高熾,不正是他期待的最佳太子人選嗎? “父皇,你流淚了。” “沒有風”永樂皇帝有些激動,趕緊掩飾轉移話題道:“剛才你提到高希那小子。剛才他不是一直在殿上站著嗎?怎么一句屁話也沒說就溜走了?” “呵呵,父皇這就冤枉人家了。處置漢王這么大的事,他能說什么?楊閣老都不敢說話,父皇還指望那小子說點什么嗎?”朱高熾說道。 “嗯,倒也是。我聽說在法場上,也只有他敢替你說話,怒斥高煦。朕讓他領詹事府詹事一職,是選對人了。你一直叫他四弟。我知道他當初救過瞻基,后來與你淵源也不淺。他后來還救過駕,說起來他也是朕的救命恩人,卻從來沒有向人提起這件事,這就是他難能可貴之處。” “父皇,這小子之前還私下里一直推托呢,說這是越了規矩,不合禮制。我拿父皇和他互稱鄭大伯、希哥兒這件事說他,他才應了下來,很知禮。說起來,兒子今天能夠身體健康,北征大勝,他都是第一功臣。” “嗯”永樂皇帝眼神有些迷離,過了一會兒說道:“熾兒,我第一次見到高希的時候,在城西破廟和他在星空下聊天,說了許多有趣的事。他讓我想起了你早夭的四弟爔兒。若你四弟還活著,正好與希哥兒同歲。” 朱高熾內心一陣激動與緊張 “父皇,若高希是你的兒子”朱高熾小心地試探著。 “哈哈,怎么,你認他為四弟還不夠?還要朕也認了他當義子嗎?”永樂皇帝心情好了許多,又說道:“他若是我兒子,那你這個太子之位才真的坐不穩呢?他文武雙全,有老二那樣的武功,又和你一樣懂如何治國輔政,這樣的兒子不做太子,那就是做皇帝的有眼無珠了。” 朱高熾的內心輕輕地顫抖了一下,想讓高希與永樂皇帝父子相認的熱情冷卻了不少。 “四弟應該還在殿外,不如叫他進來,陪父皇說一會兒話?” “宣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