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朱萬鈞和太子妃的關(guān)系有比其他王爺公主的好上許多。 如此一分析,朱萬鈞知道逍遙苑的事情,朱萬鈞又與太子妃較好,那么將方冉冉在逍遙苑的消息傳遞給太子妃簡直易如反掌。 不過朱萬乾不知道朱萬鈞為什么要將方冉冉住在逍遙苑的事情告訴太子妃呢?根本就找不到可信的理由。所以朱萬乾也就是在心中想想而已,并不是真的對朱萬鈞有所猜忌。 只是有一件事情,讓朱萬乾有些想不通,那就是方冉冉是失蹤的那天,鎮(zhèn)北王夫人荀蕓虔竟然莫名其妙的受傷,并且是重傷。 朱萬鈞起初是不想讓朱萬乾見到荀蕓虔,但是朱萬乾尋找方冉冉心切,知道荀蕓虔是方冉冉的好閨蜜,也許知道一些關(guān)于方冉冉的事情,說什么都要見到荀蕓虔,朱萬鈞沒有辦法,這才帶著朱萬乾前來看望荀蕓虔。 朱萬乾覺得奇怪,怎么好好的荀蕓虔就身受重傷呢?關(guān)鍵是在同一時刻方冉冉失蹤,難道這兩件事情之間有著一種不為人知的聯(lián)系? 朱萬乾詢問荀蕓虔是如何受傷的,荀蕓虔回答說自己一人出府散心,結(jié)果在一片小樹林當(dāng)中遇到一位賊人,沒想到賊人武藝高強,自己一個不小心竟然被對方打傷。 朱萬乾將信將疑,因為朱萬乾知道荀蕓虔本人就是武功高手,一般的對手根本就傷不了在荀蕓虔。只能說明荀蕓虔在小樹林遇見的賊人也是高手。 高手相見不會輕易動手,更何況荀蕓虔只是出府散心,與賊人偶遇,難不成這賊人的目標(biāo)就是荀蕓虔,這絕對不可能。 當(dāng)然荀蕓虔說得理由也有可信的根據(jù),荀蕓虔的觀點就是大家都是江湖中人,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沒有幾個仇家,不出意外,這次在小樹林中偶遇的殺手應(yīng)該就是向自己尋仇的仇家,但是具體是哪一位,荀蕓虔只是說不知道。 朱萬乾悶悶不樂的離開,心中總覺得方冉冉失蹤的事情多少與王府有些關(guān)系,但一時之間又找不出破綻。 正是這種心理,朱萬乾后來來王府與弟弟朱萬鈞聚會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朱萬鈞察覺到皇兄的這種變化,心中難免有所猜忌,但轉(zhuǎn)念一想,自己這里沒有絲毫的破綻,就算是夫人雖然不知道逍遙苑的背后實情,但從夫人荀蕓虔回答皇兄朱萬乾的口風(fēng)里,朱萬鈞明顯的感到夫人似乎是在替自己隱瞞著什么。 反過來說,夫人之所以有一在替自己隱瞞受傷的實情,是不是已經(jīng)知道一些內(nèi)幕,朱萬鈞不由得皺起眉頭,心中思忖,難道夫人已經(jīng)知道逍遙苑的事情的幕后操控者是誰? 荀蕓虔對朱萬鈞是非常了解的,更知道朱萬鈞的野心絕對不是當(dāng)一位王爺就可以滿足的,不過讓荀蕓虔有些迷惑的是,朱萬鈞就算是有野心,但怎么說也不應(yīng)該對方冉冉下手,何況朱萬鈞知道方冉冉是自己的閨蜜,自己和方冉冉情同姐妹。 也許朱萬鈞對方冉冉下手是有其他的原因?荀蕓虔經(jīng)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獨自思考著。 不管是思前還是想后,但最終的一條就是荀蕓虔覺得自己對不起方冉冉,而現(xiàn)在唯一的求得方冉冉寬恕的方法就是照顧好尉遲小令,絕對不能讓尉遲小令受到一點點的傷害。 這一點朱萬鈞早已經(jīng)察覺出來,起初朱萬鈞認(rèn)為這只是夫人喜歡小孩子的緣故,可是隨著時間越來越久,朱萬鈞發(fā)覺夫人對尉遲小令簡直就是溺愛,一點點的委屈都不能讓尉遲小令經(jīng)受,無論對錯,在夫人眼里尉遲小令都是絕對的正確。這讓朱萬鈞感到有些不能解釋。 隨著尉遲小令的慢慢長大,雖然只是兩歲左右的孩子,但是面貌輪廓已經(jīng)分明起來,朱萬鈞越看越覺得吃驚,越看越覺得自己當(dāng)初的猜疑是正確的。 荀蕓虔也發(fā)現(xiàn)了這種情況,只是一時之間沒有想到什么好的辦法解決尉遲小令的問題,但荀蕓虔知道若是再這樣繼續(xù)下去,朱萬鈞必定會看出尉遲小令到底是自己撿回來的孤兒,還是方冉冉的孩子。好在蕭逸仙正好此時辭官歸隱終南山,這才替荀蕓虔解了心中的焦慮。 到后來,朱萬乾便不再前來朱萬鈞的王府,朱萬鈞曾經(jīng)數(shù)次問起,朱萬乾都回答說,不去王府也罷,去了就會想起方冉冉,睹物思人,心中難過。朱萬鈞也算是能夠理解皇兄朱萬乾的解釋和心境,但隱隱的又覺得這是皇兄朱萬乾在搪塞自己。 在朱萬乾的心里,已經(jīng)逐漸開始認(rèn)定弟弟朱萬鈞與太子妃大鬧逍遙苑有關(guān)聯(lián),便開始對朱萬鈞有了戒備之心,在從頭到尾的將往事回憶幾遍,朱萬乾還真的發(fā)現(xiàn)有些不妥,自己傾心于治國方略,講究的是文治,所以在自己的身邊都是一些文臣,而弟弟朱萬鈞喜歡上馬沖鋒陷陣,尤其是幾次率軍出征,都是凱旋而歸,深得先皇的賞識。 而在弟弟朱萬鈞的身邊大都是驍勇彪悍的武將,可以說朱萬鈞在軍隊的威信絕對要遠(yuǎn)遠(yuǎn)的高于自己,這一點讓朱萬乾感到脖子后面一陣的涼氣襲來。 如果有一天朱萬鈞有了反意,那么自己拿什么來與朱萬鈞抗衡?朱萬乾幡然醒悟,開始在朝廷上下布局,為了能夠應(yīng)付將來可能出現(xiàn)的變局,朱萬乾作為皇帝,這一切都是應(yīng)該的。 于是朱萬乾提攜太子朱九霄,放手朱九霄,讓朱九霄網(wǎng)絡(luò)天下英雄,投奔東宮。 朱九霄果然不負(fù)眾望,啟用尉遲小令重組六扇門,將六扇門打造成自己的貼心勢力,同時重啟御機房,有自己最信任的人之一的柳夢殘入主,掌管天下間的消息,無論黑道還是朝堂。這些努力果然取到了極佳的效果。 平定淮南王之叛便是非常好的證明。 朱萬乾目睹了太子朱九霄在尉遲小令、柳夢殘等人的協(xié)助下,將淮南王的叛軍打得落花流水,心中甚是安慰,終于找到了可以以防萬一的方法,朱萬乾一直懸著的心也終于可以稍稍地落在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