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還沒有等到大首領柯木智問話,國師露佛基直接繼續說道:“據消息探報,現在西城里面的駐守防衛都是鎮北王府小王爺朱旭一手承接過去,小王爺朱旭的驍勇善戰可是大首領非常清楚的,不出意外尉遲小令和獨孤軒軒駐防東西梁山的做法,一定是出自于小王爺朱旭之手,作為作戰經驗豐富的小王爺朱旭,是不可能看不出駐守東西梁山的利弊,這里面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還有一點大首領柯木智可要注意,鎮北王朱萬鈞率領的大軍可正在前來西城的路上,初步估計也就幾日的路程,若是我們按照小王爺朱旭信中所言攻擊東西梁山,鏟除尉遲小令和獨孤軒軒,這一點都是大家的共同點,但是在我們鏟除尉遲小令和獨孤軒軒之后呢?又該發生什么,這可就是未知了,還請大首領三思。”國師露佛基說道。 “國師今日說話怎么吞吞吐吐的,有話就直說,本首領不會怪罪于國師的。”大首領柯木智微微一笑說道。 國師露佛基知道大首領與鎮北王府的交情,而自己今日所言的確是涉及到大首領與鎮北王府之間的事情,一旦說得不對,只恐怕有挑撥離間之嫌,如果今后證明是正確的還好,若是自己的分析出現偏差,只恐怕自己也承擔不起這個后果,雖然自己是羌國的國師,就算是這重身份也難逃責任。 聽到大首領柯木智已經放話讓自己直言,并且承諾不會怪罪自己,國師露佛基這才心中有些底氣,從國師露佛基的角度來分析,自己也是為了羌國好,更是為了大首領柯木智的安全,只要是忠心一片,說出來也沒有什么關系的。 “那微臣可就斗膽進言,還望大首領多擔待。”國師露佛基說道:“如果真是如小王爺朱旭所言,只是希望大首領出兵攻打東西梁山,目的僅僅就是為了鏟除尉遲小令和獨孤軒軒這二人,微臣覺得是不是有點過于大張旗鼓,俗話說殺雞焉用宰牛刀,動用羌國大軍去消滅只有下屬千人的尉遲小令和獨孤軒軒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 大首領柯木智仔細的聽著國師露佛基的分析。 “尉遲小令和獨孤軒軒的確武藝超群,但這僅僅是一個人而已,在江湖上可以呼風喚雨,若真的是兩軍對壘,這種情況個人的英勇雖然有些作用,卻決定不了最終的戰局。因此就算尉遲小令和獨孤軒軒再厲害十倍,在我們羌國大軍的面前恐怕也就是螳臂當車,不堪一擊。”國師露佛基說道。 對于國師露佛基分析的這一點,大首領柯木智是贊同的,個人即使再勇猛,但是兩國之間真正的決戰還得依靠團隊,那就是整個軍團的戰斗力才是贏得戰爭勝利的保證。 大首領柯木智重視尉遲小令和獨孤軒軒的存在,但并不對尉遲小令和獨孤軒軒過于擔心,現在大首領柯木智真正需要擔心的是駐守在西城的小王爺朱旭和即將就要到達西城的鎮北王朱萬鈞的大軍。 不過關于這一點,大首領柯木智在心里覺得擔心是多余的,之所以還沒有說出來,那是大首領柯木智想聽聽國師露佛基到底是什么樣的想法,多聽聽別人的意見總是好的。 之所以羌國能夠在自己手中這么快能夠強盛起來,與大首領柯木智能夠聽得進去大家的意見是有很大的關系的。正是大首領柯木智能夠虛心接受朝臣的建議,對之前的舊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才有了如今國富民強的局面。 大首領柯木智是一位好的領導者,但也正是因為羌國在自己和大家的眼里都認為是一個強國,所以大首領柯木智認為開疆擴土的時機終于到了。所以在小王爺朱旭前來求救的時候,大首領柯木智力排眾議出兵奪取天朝的邊城。因為大首領柯木智認為上天賦予自己的機會真的來了。 “以微臣所見,要想除掉尉遲小令和獨孤軒軒,鎮北王府應該有許多方法,不至于會輪到想要羌國大軍前去剿滅吧?所以微臣認為此次小王爺朱旭的書信確有可疑之處。”國師露佛基說道。 國師露佛基的說法是有根據的,但是在國師露佛基對大首領柯木智忠心的同時,也有些私心藏于其中,那就是經歷了土地廟一戰,國師露佛基覺得尉遲小令是一位可以一交的朋友,人家在關鍵時刻還能夠將解藥給自己,就憑這一點,國師露佛基認為尉遲小令的度量絕對高于自己,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當時解藥在自己手中,自己到底會不會將解藥交給尉遲小令,還真是未知之數。 另外一點,國師露佛基既然開始懷疑釋比巴囑等三人是不是真的被尉遲小令所殺,國師露佛基內心已經有些懷疑這個觀點的存在,如果不是尉遲小令所為,那么真正的兇手又會是誰?所以國師露佛基一定要向尉遲小令問清楚,只有尉遲小令活著,自己才有可能得到答案,如果大首領柯木智率領羌國大軍攻擊東西梁山,就憑著尉遲小令和獨孤軒軒的現有力量,根本就不可能戰勝羌國大軍,那么只有一個結果,就是尉遲小令和獨孤軒軒戰死。 除非尉遲小令和獨孤軒軒愿意主動放棄抵抗遠走高飛,但是尉遲小令和獨孤軒軒到底會不會這樣選擇,國師露佛基也不敢斷言,因為國師露佛基畢竟對尉遲小令和獨孤軒軒不是非常的了解。 對于一位不太了解的對手,就已經妄下結論,這是一種錯誤,國師露佛基便是已經犯下了這個錯誤,雖然理論上分析出來的東西有許多根據,但是戰局瞬息變化,便不是這些理論所能夠支撐的,歷史上的許多經典戰例都無一不在說明一點,就是戰爭之前,絕對有勝利把握的一方并不一定就是戰爭最后的贏家。 決定戰爭勝利走向的還是指揮戰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