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原本應該住進綜合診療條件更好的中心ICU,但由于沒有床位,他只能住在神外的ICU里,維持著基本的生命體征。 有條件的話他要去綜合ICU,這樣的話神外的醫生對寧謙和母親說了很多遍,可沒有辦法。 他們已經想盡所有的辦法,甚至不惜跪在中心ICU的門前,乞求能夠騰出一個床位來給自己的親人。 “ICU里都是這樣的重病人,與其把床位給一個病因都沒有明確的人,還不如給一個有明確希望的病人。”這是寧謙偷聽到中心ICU醫生們的談話。 話很殘酷,但也很真實。 可能有什么辦法,醫療資源的分配就是如此,制度就是如此。 現在沒有人能站出來改變這一切...... 父親的病情殘酷,入住ICU費用也同樣殘酷。 在省城這樣的醫院,只是住在ICU治療是最簡單的基礎治療每天都要花去3000-4000塊錢,這已經是父親、母親一個月的收入。 更何況父親現在病因不明,需要大量的輸血來補充體內凝血因子的消耗。 血液制品在醫院本來就是最昂貴的用品之一,寧謙和母親也已經去獻過血,不過一切都只是杯水車薪。 動輒每天1-2萬的費用,寧母很堅決的賣掉了在縣城的房子。 換來的是他們在ICU門口20多天的日夜堅守。 他們24小時在ICU門口守著,累了就把泡沫拼板鋪在地上,用行李袋當枕頭。 可等來的卻是一個個令人近乎絕望的消息: 父親的皮膚、口腔已經一點點的潰爛,還有越來越加重的趨勢。 沒有病因,沒有好轉,沒有希望。 寧謙依舊沒有放棄,他只是一遍遍的反問自己治病真的這么難嗎? 只是一本本的翻找著疑難病的書籍。 他曾經向神外的醫生提出過取潰爛的組織活檢,但是還是被拒絕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