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內部會議-《大明第一貢生》
第(2/3)頁
“韃靼人很可能是北遷到這里……再或是更往北的地方。也就是漠北之地。”
“除此之外,西邊和東邊也都有兵馬在探尋,大同巡視的兵馬,由新建伯親自帶兵,也出貓兒莊三百里,未見韃靼人的蹤跡。”
熊翀所說的話算是很簡單的,只是為給張懋說明情況。
在場的人包括張懋在內,此時似乎都知道一個事實。
那就是唐寅策劃的這次大出兵,雖然聲勢浩大,無路兵馬出擊,后續又加上王守仁親率的過萬兵馬,仍舊沒在廣袤的草原上找到韃靼主力的蹤跡。
而隨著戰線拉長,大軍的消耗增加,補給線也更長,或者說是連補給線都沒有。
要考慮軍中將士的糧草輜重等問題。
是否值得繼續這么找尋,還是說應該適當撤兵回來,結束這次聲勢浩大的軍事行動?
王瓊站起身道:“陛下,上聽處剛收到總制三邊等處軍務往唐寅的上奏,請求撤兵回關內,在秋糧入庫之后,再行出兵事宜。”
“是啊。”朱祐樘感慨道,“轉眼就已經是秋收時節了,出兵的時候還是盛夏酷暑,怎么一轉眼天就涼快了呢?韃靼人究竟藏在何處?難道出兵草原,以后也要看韃靼人的心情?你們都督府的人怎么看?”
這話是問張懋和李鄌的。
以張懋的老奸巨猾,這會怎么可能出來發聲?
他當然選擇裝聾做啞。
李鄌側目看了他一眼,因為他覺得,只要有張懋在,代表都督府的那個人應該是張懋,但見張懋那模樣……他就知道,今天就算是被架在火上烤,也要他出來頂缸了。
李鄌道:“陛下,以臣所見,既然韃靼人選擇消極避戰,那就屯駐一路兵馬在草原腹地,在其內修筑城塞,仿照唐時在草原設立都護府,建立衛所,如此無論是出兵還是增援,都會更加便捷。”
聽到這里,李東陽和王鏊都打量過去。
李東陽皺眉道:“襄城伯,你認為如此屯駐一路兵馬,光是每年往其內供給糧食,以及軍需及兵員等問題,你覺得能解決嗎?若是再陷入重圍,韃靼人圍而不打,或是圍城打援,背后的意義你能看得清?”
李鄌一臉不解道:“如今不是說韃靼人不肯接戰嗎?那就在他們內部插一根釘子,這是末將的意見,李閣老您不必太過于介意。”
“你……”
就在李東陽準備繼續指責李鄌時。
朱祐樘抬手道:“不必要的爭吵,就不必開口了。今天就是各抒己見,如今這狀況,是繼續戰,還是撤兵,是該做出個選擇。再這么下去,不消半個月,草原上各路兵馬的糧草就要消耗殆盡,到時就算不撤兵也要撤了。”
李東陽道:“那陛下,此戰算是沒有取得意料之中的戰果,是否該……”
“李卿家,你想說什么?是要追究誰的責任嗎?”朱祐樘厲聲問道。
李東陽隨即不言語。
在場除了他兩位閣臣,加上一個左都御史王瓊之外,剩下連個六部尚書都沒有,看起來是文臣,但真正能跟皇帝正面掰扯的底氣的確是不足。
本來李東陽想發揮一下身為次輔的威嚴,讓皇帝按照傳統文臣既定的方向走,但此時他才發現,皇帝如今已不是當初那種唯唯諾諾,任憑他們決定的時候。
皇帝現在非常有主見,甚至反嗆人都有一套。
朱祐樘道:“數年之前,韃靼人每每來犯,邊疆將士只能固守于城塞之內,任由其劫掠,然后任由其揚長而去。如今到此時,將士們出征草原,尋求一戰,韃靼人卻避而不戰,畏戰的人變成了他們,這難道不算是一種改變嗎?”
皇帝說到這里,臉色還是顯得很自豪的。
這一戰,雖然沒有戰場上的勝利,卻讓皇帝非常長臉。
張懋此時站起身道:“老臣也認為如此,以后史書上必定會記一筆,我大明將士揚名于海內,出征于草原,草原群狼俯首帖耳畏戰不前,封狼居胥將草原囊括于華夏之地……”
“夠了!”朱祐樘皺眉道,“英國公,你莫不是忘了韃靼人隔三差五就會侵邊?光說這些,有什么用?現在避戰,等他們主動來犯時,或就不是如此了!”
張懋馬屁拍在馬蹄子上,灰頭土臉重新坐下。
朱祐樘指了指熊翀道:“繼續說。”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德镇市|
英德市|
贵定县|
怀化市|
凭祥市|
韶山市|
志丹县|
神木县|
白水县|
乌审旗|
天长市|
桂平市|
开江县|
崇义县|
四子王旗|
东平县|
新宾|
安达市|
忻州市|
金川县|
万载县|
抚宁县|
景宁|
安化县|
巴彦县|
乌什县|
鹤壁市|
镇赉县|
靖西县|
呼玛县|
千阳县|
光山县|
房产|
赣榆县|
高唐县|
合水县|
灵丘县|
岳阳市|
通州区|
万荣县|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