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鍥而不舍-《大明第一貢生》
第(3/3)頁
你那位父皇,以昏聵和不問朝事而著稱,但要狠辣起來也是收不住的。
到你這里,你對那些大臣是真的仁慈,可換來的結果自然就是他們蹬鼻子上臉。
“去跟秉寬說,無論是誰,哪怕是個尚書,只要為非作歹的,就不能收手。且內閣……也不能置身事外。”
皇帝的意思,下一步就別只查個什么正卿、侍郎之類的,干脆直接查尚書和內閣大臣,這樣更能體現出殺一儆百的效用。
……
……
內閣值房。
劉健從外面回來,隨即將李東陽叫到了他的公事房內,這樣能防止外面的王鏊知道他們在里面說什么。
劉健丟下一份參劾張周的奏疏,問道:“你知道了?”
李東陽拿起來看一眼,搖頭道:“這才知。”
“唉!”劉健道,“我知悉,如今是陛下想要還朝廷的清正廉明,以至于對臣子是苛刻了一些,甚至我先前也反對這么做,但要是貿然去參劾張秉寬,仍舊是不會起任何作用。一年總有那么一兩回,他們還吃不到教訓嗎?”
李東陽道:“若是參劾西北軍將此戰無所作為呢?”
“你什么意思?”劉健問道。
這頭李東陽說他不知道,但馬上李東陽又展現出好像一切都在他計劃之列的架勢。
李東陽侃侃而談道:“此番西北用兵,損耗錢糧巨大,就算責任不在張秉寬身上,但帶兵的將帥也應當承擔責任,且前線是否有畏戰不前的情況,目前還要繼續調查,地方上肯定會因此事而上報。”
劉健道:“你是說,前線戰事無果,并非是沒遇到韃靼主力,而是他們有意避而不戰?”
李東陽道:“誰知道呢?照理說如此大的陣仗,各路人馬進入草原甚至有一兩千里,卻連個韃靼的主力都未察覺,是否太過詭異了呢?”
劉健一時沉默,有些事他自己也沒想明白。
李東陽繼續道:“韃靼的騎兵可以來去自如,但他們中的部民呢?一個個的部族,至少有數十萬人,就這么消失不見?還是說有人故意想把戰事拖延,損耗大明的軍備?”
“賓之,你是說,要先參劾唐寅,再參劾成國公朱輔等人,借此來把罪歸到張秉寬身上?”劉健皺眉。
李東陽道:“我知道中堂你在擔心什么,你覺得此舉不會有什么成效。但你也該知曉,如今張秉寬的鋒芒已不像前幾年那么銳不可當,現在正是他開始轉向內斂的時候,若我們這時候不推他一把,或他就成功轉入幕后。以后有功過于他,有過錯由別人去承擔。”
劉健道:“他先前做了那么多事,不是隨便就能隱起來的。”
李東陽嘆道:“可我們現在對他行參劾之事,成功的機會卻愈發渺茫不是嗎?”
劉健臉色陰沉。
“自古有奸臣和權臣,都是靠文臣始終如一的堅持,才能最終歸于清流,若我們一直不作為,那就只能坐視其壟斷朝綱。”李東陽道。
劉健道:“你要怎么做,由你自己去。但希望不是因為你弟弟的事。”
這話,就有點打李東陽臉的意思了。
李東陽之前對張周是保持了敵對,但也沒說有事直接往前沖,甚至還把謝遷推出去送死了。
現在李東陽迫不及待要當出頭鳥,說跟李東溟被問罪沒關系,劉健是不相信的。
“若有人胡作非為,我等還坐視不理的話,那就非仁臣所為。”李東陽黑著一張老臉。
劉健道:“那現在是該去跟張廷勉等人做一些接洽,最近張廷勉因為被罰沒了數萬兩銀子,還被剝奪了都督府的差事,正閑置在府上無所作為。你不親自去,也該找個人去,至少……多個幫手。”
“嗯。”李東陽點頭。
……
……
戲樓內。
楊鵬前來拜訪,只是將一張條子放下,就起身告辭離開。
張周拿起條子看了看。
劉貴問道:“爺,是有什么大事嗎?太安靜了,楊公公連話都沒說。”
張周道:“沒什么大事,只是壽寧侯要回來了,帶來了遼東剛種出來的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