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560、崆峒派-《人生流浪》

    560、崆峒派

    崆峒山,道教崆峒派的聚義之地。在甘肅省平涼市城西30公里,在六盤大山東側,涇河環繞,海拔2100米。傳說古時黃帝曾至此問道于廣成子。史籍記載,黃帝涉涇水,登竿頭,以望崆峒。秦漢時崆峒山上已有廟宇建筑,后來南北朝、唐、宋、元、明各代都有修建,鑄銅鐘、銅佛三十余件,立碑刻四十余通,將山下問道宮辟為道教十方常住。山上道院極為興盛,并有月石峽、羽仙峰、定心峰、千丈崖、插香臺、棋盤嶺、繡球峰、蓮花臺、歸云洞、黃龍泉、丹梯崖等名勝古跡。原有古建筑八臺、九宮、十八院,寺觀四十二處。琳宮梵剎遍于諸峰、最高峰有香山寺。林木茂盛,山色秀麗,風景優美。清同治初年寺廟被毀,尚存唐滹沱寺盤龍柱、宋法    輪寺經幢、元重修問道宮碑記、明代寶塔、清康熙時所修太和宮等。上天梯為登山頂孔道,石峽壁立,中砌石如梯,長80余米,寬2.5mete

    ,共有三百七十余級。峽山徑險處有鐵柱鐵鏈,游人可攀登至山頂。

    這是說到現在二十一世紀初的崆峒山。前文所說的青城派所據之山,如若說到現在,其名勝古跡之多不減崆峒。據說黃帝以及唐玄宗李隆基曾封青城山為五岳丈人!好家伙!如此說來,這“青城山”應有“五個女兒”,那“五岳”竟是“青城山”的“五個女婿”!不然的話,“一個閨女許兩家”,那還不得要打得頭破血流乎?

    又因為那青城山歷史悠久,林茂山幽,歷來為蜀中名山、風景勝地。大唐詩人杜甫的《丈人山》詩曾詠贊道:“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池。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故此千百年來“青城天下幽”成為對它至高無上(尚)的贊譽。東漢末年,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來這青城山設壇布道,留下不少傳說古跡,被后人尊為天師。晉唐以后山上宮觀林立,極盛時多達一百余座。青城海拔1600米,山麓至峰頂游程約五公里,石徑回旋,林木蔽天,深邃幽靜,有天師“降魔”的擲筆槽、試劍石、天師手植銀杏樹、天師池、唐玄宗手詔碑、唐雕三皇石像、唐鑄飛龍鐵鼎、杜光庭讀書臺、唐薛昌丹井、五代天師像、明代木雕門屏等文物遺跡,另有建福宮(古名丈人祠)、天師洞(古名常道觀)、上清宮等主要宮觀。由此可見,不論是青城、峨眉,還是崆峒山,都為道家所青睞,作為其棲息之所;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佛家,所謂“天下名山佛占多”,這些道家所占據的名山,當然也被佛家所看重。為此,難免這世上會有“佛道之爭”。

    然而,在這五代殘唐之際,在這佛、道爭占名山的形勢之下,另有占山為王的岱王以及江湖綠林界又何嘗甘愿落后呢?而且這所謂的佛、道名山,在此期間其實早已被江湖門派所占據,其中的佛家、道家也多數被其吸收、同化,位列門派之中的一分子。故此,這道觀宮殿居多的崆峒山,其實已在江湖八大門派之一的崆峒派的總轄之下,共有八大臺主、九大宮主、十八院主以及四十二寺觀主。其掌門弟子如今已傳至百里無春,此人如今年方二十有八,乃是已經在去年仲秋“京城擂”期間為朝捐軀的大內第七太保“袖里藏刀”百里長春的兄弟。雖說此人在去年八月的京城擂上敗于了少林和尚智空,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經過虛心修煉,其能耐已大有長進,名列本門本派第一高手。于今華山擂前夕,他聞知相府殺手欲以追剿“太極八劍”、“春秋二老”以及華山派,其正義之火不禁嘩然升起,決計于擂臺比試之日率眾援助華山派,而且還要借此之機大報殺兄之仇!一定要向江湖殺手討還血債!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尔滨市| 嘉祥县| 天津市| 青铜峡市| 乌拉特前旗| 贵南县| 兰坪| 崇信县| 玉田县| 大连市| 平利县| 鸡西市| 凌云县| 天全县| 万载县| 胶州市| 玉田县| 尼木县| 通山县| 光泽县| 于田县| 两当县| 兴国县| 西丰县| 刚察县| 莆田市| 南昌市| 铜鼓县| 南雄市| 河间市| 调兵山市| 达拉特旗| 青海省| 闸北区| 南充市| 高安市| 广元市| 夏津县| 天津市| 通许县| 会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