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北平太守“飛將軍李廣”-《人生流浪》
第(2/3)頁
由此可見,飛將軍斯人于敗軍之際,尚且神勇如此,而當其大捷之時,英武又該當如何?可想而知!司馬遷將此事寫入史傳,可謂善傳英雄之神。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寫的也正是這個歷史片斷。但令人為此英雄哀惋嘆息的是,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李廣隨大將衛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責,自殺。
一代英雄武將,最終直落個壯烈英魂,豈不令人為之惋惜?也難怪大唐邊塞詩人高適所作《燕歌行》末句感嘆曰:“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飛將軍李廣墓
李廣墓在甘肅天水,是當年北擊匈奴的邊疆,也是伏曦的故里。剛到天水時,并不知道李廣墓在這兒,后來看到城市簡介,才決定去一趟。來都來了,豈能不瞻仰一下大俠名劍的遺跡?
甘肅的景色有個特點,就是缺水,全是黃土旱地,無論是塬子上的小鎮還是處在峽谷里的城市,居民都有接天上雨水的習慣,不然生活用水不夠的。之所以叫天水之名,就是“羨慕天上之水”之意。河川里只留下千百年來一道道洪水沖刷的痕跡,殘留在谷底溝壑里的只有涓涓細流,孱弱地流淌在干涸河床上,卻怎么也無法填補整體上的枯竭。風一吹,撲面而來的漫天的黃土,彌散于你周圍每一寸空間,讓路人透不過氣來。缺水以至雜草都長不到一個春秋,不要提樹了。到處都是裸露的黃土,皺巴巴的像枯裂的皮膚。干硬的土塊,巖石般地矗立在山顛,那份蒼涼在遠古時就已經凝成,只是歲月依然在不停地在上面肆意琢刻著。一眼望去,整個高原沒有突兀的山峰,原上裂開的一道道巨大的溝谷,就是城市所在,因為水往往積在低處,天水就在一片水比較多的狹長谷地。渭水河流過整個城市,與四川不同的是那里因為找不到不平地,才把城市建在谷地,這是因為需要水。
天水還是很熱鬧的,伏曦廟就坐落在鬧市區的一個小巷深處,如今成了天水市博物館,因年代太久遠,除了那個八卦圖,已看不出有什么與伏曦有聯系的物件,只能作為憑吊古人的一個場所。
在現代的城市尋找古人的蹤跡,顯得有些迷茫。打聽李廣墓在哪,許多出租車司機都不知道。看著他們連連搖擺的腦袋,才知道,李廣這個名字早已與這個城市不相干了。連找了幾個人,才有個中年司機說他小時候去過,不知還有沒有了。我只得承諾來回都搭他的車,而且隨便他找,于是他痛快地打開車門。車子走過一條又一條街,最后上了一座橋,向城市邊緣的山坡爬去。拐了幾彎,進了一個到處是雜院的居民區,我正疑惑著,司機說了聲找到了,車子在一所小學校門口停下,門口掛了塊牌子,字跡早已模糊,依稀是2元/人。由傳達室收取,由于當天休息,校園里靜悄悄的一個人也沒有,我和司機徑直進去也。真是太好了,每人省了2元錢。
這是所希望小學般的院落,條件十分簡陋,低矮單薄的校舍就擠在不遠的土墻邊,中間是一小塊黃泥操場,我們環顧四周,終于在小操場對面一棵老槐樹下面,發現了李廣墓,墓的風格與南京東郊民國年間的墓很相似,看了墓碑,才知道清末重修過,半拱型石砌的墓主體有一人多高,立在墓前在石碑大約有三米。我默默走了一周,無法把自己的感覺與近二千年前的漢代聯系在一起,唯有碑上“漢將軍李廣墓”的字樣,幽幽地暗示著墓主人金戈鐵馬坎坷不平的一生,也許我的到來是想打破時光的阻隔,找一個與這位古人最近的距離點,只是斯人已逝,空余悵惘,這種悵惘在這里感受得更濃烈罷了。
稠密的樹蔭遮蔽于墓地上,在夏日燥熱的黃土高原上顯得格外清涼幽靜,對戎馬一生、飽經磨難的靈魂來說不失為一個安妥的歸宿地。李廣隴西成紀人,天水地處漢代西部邊疆,他自刎后,可能就地安葬了。此地不遠就是戈壁荒漠。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游|
大同市|
图们市|
马鞍山市|
历史|
通许县|
边坝县|
平泉县|
靖安县|
资中县|
新竹市|
秦皇岛市|
伊金霍洛旗|
如皋市|
平江县|
许昌市|
南昌县|
嵊州市|
和顺县|
顺平县|
柏乡县|
林甸县|
滦南县|
大足县|
雅江县|
永兴县|
乾安县|
松阳县|
鄂托克前旗|
彭泽县|
巴里|
金昌市|
南康市|
静乐县|
马龙县|
逊克县|
霍城县|
达尔|
巨野县|
宝坻区|
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