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925、《楓橋夜泊》詩碑千年詛咒之謎-《人生流浪》


    第(2/3)頁

    由于武宗服用所謂的仙丹妙藥,身體受到極大損傷,道士們告訴他,生病是因為他的名字叫李瀍,“瀍”這個字中有“水”,與唐朝崇尚的土德不合,土克水,所以不利,應該改名為“炎”,炎從“火”,與土德相合,可以消除災禍。然而,改名并沒有給他帶來鴻運,他的病情日漸加重,宰相李德裕等請求覲見,也沒有得到允許。就在他將名字改為李炎之后12天,一命嗚呼了,成為歷史上又一位因為服食“仙丹妙藥”而死的皇帝。

    傳說,唐武宗酷愛張繼的那首《楓橋夜泊》詩,在他猝死前的一個月,他還敕命京城第一石匠呂天方精心刻制了一塊《楓橋夜泊》詩碑,當時還說自己升天之日,要將此石碑一同帶走。于是在唐武宗駕崩后,此碑被殉葬于武宗地宮,置于棺床上首。并且,唐武宗臨終頒布遺旨:《楓橋夜泊》詩碑只有朕可勒石賞析,后人不可與朕齊福,若有亂臣賊子擅刻詩碑,必遭天譴,萬劫不復!

    也就是說:“《楓橋夜泊》詩碑也只可有此一塊,只要有人再刻《楓橋夜泊》詩碑,就會死于非命。”

    公元846年(會昌六年)4月22日,李炎駕崩于含風殿,廟號武宗,葬于端陵。端陵位于陜西三原縣徐木原西邊(今三原縣徐木鄉桃溝村東北),東距唐高祖李淵獻陵約5公里,西北距唐代宗李豫元陵約6公里。

    端陵在歷史上曾被盜過,至于盜墓者是誰,眾說紛紜,不過焦點都集中在兩個人身上。

    第一個人是大名鼎鼎的黃巢。理由是黃巢在退出長安城后,唐軍大將高駢在寫給唐僖宗的奏章中,曾說到“今則園陵開毀”。

    第二個盜陵的人是溫韜。溫韜盜掘唐皇陵是有案可稽的,不論正史,還是野史,都有明確記載。在長安做了七年行政長官,關中地區幾乎所有唐朝皇陵都被他趁戰亂時動手掘掉過,只有乾陵僥幸躲過災難。

    至于端陵被盜何物,由于歷史久遠,根本無據可考。不過,唐武宗對一塊詩碑的下咒穿越千年的光陰而陰魂不散,后世有人刻了《楓橋夜泊》詩碑,果然都身遭不測,難道真應了唐武宗的詛咒而“必遭天譴,萬劫不復”?

    第一個刻《楓橋夜泊》詩碑的是北宋翰林院大學士王珪。王珪自刻碑后,家中連遭變故,王珪本人也暴亡。

    史載:王珪,是李清照的外公,也是秦檜夫人王氏的爺爺。史書上記載,王珪為人膽小怕事,一貫順承帝意,以明哲保身處世,是出了名的“三旨宰相”。雖在政治上碌碌無為,但是文學造詣確實不錯。其實,書了碑文后,他本人在朝廷上的權勢并沒有削弱。元豐四年(1081年)10月,皇帝發現有大臣和大理評事石士端之妻王氏通奸,有人想趁機陷害王珪父子,但陰謀沒有得逞。王珪的死,雖然沒有明確記載死因,但史書上說他死在任上,活到了67歲。

    第二個刻《楓橋夜泊》詩碑的是明朝書畫家文徵明。400多年后,由于王珪寫的《楓橋夜泊》詩碑已經不知去向了,于是,當時中國書壇最有名氣的文徵明便再次寫了這塊詩碑。但據說,詩碑“玉成”不久,文徵明也身染重疾,在世間受盡病痛折磨,含恨辭世。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新县| 团风县| 兴文县| 梅河口市| 中西区| 齐河县| 大同县| 上栗县| 寻乌县| 仲巴县| 华安县| 郸城县| 盖州市| 平湖市| 保定市| 许昌县| 北川| 十堰市| 平江县| 怀来县| 青浦区| 斗六市| 张家川| 滨海县| 绥滨县| 兴义市| 南靖县| 油尖旺区| 县级市| 类乌齐县| 资源县| 卢湾区| 葫芦岛市| 大丰市| 镇平县| 温宿县| 奉贤区| 泗阳县| 宣威市| 安乡县| 昔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