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927、楓橋古鎮-《人生流浪》


    第(1/3)頁

    927、楓橋古鎮

    楓橋古鎮位于大運河(此段今稱上塘河)、古驛道與楓江的交匯處,沿河灣形成兩條市街——楓橋大街和寒山寺弄,隨河成市,因水成街,依寺成鎮,具有獨特的江南水鄉風韻。

    市鎮的形成和興盛得益于古驛道和大運河。途經楓橋的古道東連閶門,西通望亭、無錫,漢唐以來就是蘇州連接內地的交通干道。隋煬帝大業六年(公元610年),江南運河疏浚開通,從杭州揚帆直上,經蘇州,渡長江,可直抵中原,形成了以古都洛陽為中心、貫通南北的大運河水系,直接促進了沿河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楓橋地處水陸孔道,成為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南宋詩人范成大《楓橋》詩:

    朱門白壁枕灣流,桃李無言滿屋頭。

    墻上浮圖路旁堠,送人南北管離愁。

    行旅休憩,商賈聚集,使這里的市井日益繁殷。宋元之際,釋英《重到楓橋》有“晚泊楓橋市,冥搜憶舊游”之句,此時的楓橋已經以市肆聞名遐邇。

    明人鄭若曾在《楓橋險要說》中記載:“自閶門至楓橋將十里,南北二岸民居櫛比,而南岸尤盛。凡四方難得之貨,靡所不有過者,爛然奪目。楓橋尤為商舶淵數,上江、江北菽、粟、棉花大貿易咸聚焉。南北往來之客,停撓解維,俱在于此?!彼衷凇堕嬑髦钦摗分姓f:“閶至楓橋數里間;商民居積所萃,視他省一雄郡矣?!碧撇⒁灿性娫疲骸敖痖嬮T外楓橋路,萬家月色迷煙霧”。當時,金閶楓橋的繁華已不亞于姑蘇城內,以致有人提議要在閶胥迤西一帶擴建城池。

    及至清代,以楓橋為中心,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米豆集散地,其繁盛甚至超過了當時的“天下四鎮”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楓橋一帶的名人第宅、園圃亭林比戶而起,如殷裴仲的松鶴堂:戈載、戈宙襄的廣居,惠磐卿的冷香別館,段玉裁寄居的一枝園,顧廣折的思適齋等,其中袁廷禱的漁隱小圃尤擅樓臺泉石之勝。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國軍隊進逼蘇城,清軍一炬,使十里官塘化為一片焦土。從此,楓橋由金閶沿河的商業中心衰落為郊外鄉間小鎮。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對古鎮進行了規劃建設和環境整治,鎮東入口處建造了古色古香的楓橋史跡史料陳列館(現稱楓橋苑)、寒山別院,以及游船碼頭和停車場,整潔的石板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各色工藝品爭艷斗妍,中外游客熙熙攘攘。寒山寺弄口的楓橋書場,高朋滿座,一曲曲彈詞開篇,伴隨著叮叮咯咯的弦索之聲,使整個古鎮沉浸在濃濃的水鄉風情之中。

    楓橋,在寒山寺北,距山門不過百步之遙,猶如一彎新月橫跨在楓江之上。楓江,又稱楓橋塘、楓里星河,南接胥江、越來溪,是蘇州古城和太湖的另一條北上水道。南宋范成大《吳郡志》曰“楓橋,在閶門外九里道傍,自古有名,南北客經由,末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碧拼娙藦埨^的《楓橋夜泊》就是其中膾炙人口的名篇;著名歌星毛寧所唱《濤聲依舊》就是由此詩演化而來。張祜的《楓橋》(一作杜牧《懷吳中馮秀才》)也是廣為傳誦的佳作,詩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江县| 清新县| 邮箱| 江北区| 大化| 乐陵市| 布尔津县| 乐清市| 长沙县| 镇安县| 同仁县| 石家庄市| 定州市| 德安县| 沁阳市| 合江县| 沐川县| 易门县| 牟定县| 布拖县| 桂阳县| 蓬安县| 璧山县| 肇东市| 禹州市| 休宁县| 梅河口市| 无为县| 西乌珠穆沁旗| 江西省| 克山县| 达日县| 开江县| 大庆市| 津南区| 陆川县| 东丰县| 斗六市| 连山| 会东县|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