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玉米、土豆和地瓜這些都不必多說了。 對于這些,大宋不管是政府層面還是民間,都毫不客氣地接受了,而且主動照學照搬。 大宋過去也會施肥,只不過只施草木灰、河泥和糞汁。 這種方法確實有一定的肥田的作用,但是其中氮磷鉀的有效成份含量太少,特別是那糞汁簡直就是傳播人體寄生蟲的大殺器。 聯邦帝國就不贊同使用糞汁而是提供了肥地粉------其實也就是鳥糞石粉------不用強迫誰,從收成上看,農民們一下子就看出來了。 肥地粉便宜啊,百十文錢就可以施上十畝田地,誰還費勁去收集糞汁?! 后來,隨著硝石的產量劇增,已經使硝酸鈉和硝酸鉀從軍事與工業用途發展到農業用途上了。 聯邦帝國農業的畝產數量比大宋高都是有原因的。 當然,大宋農民更容易接受肥地粉,因為它相對所謂的硝肥更便宜------硝肥的出產量盡管在不斷的增加,但畢竟還是比不上鳥糞石量大,硝肥現在連流求本島上的農業都不能普及運用,所以貴上許多是應該的。 眼下正是春耕生產的時候,王儲張戰生在一個較大的村子里看到,水田里有許多農民駕馭著水牛在翻耕;旱田里同樣也用上了馬騾。 農業大臣封爭得意地說:“我們用大宋與天竺的水牛雜交培養出的水牛優點嘛是抗疾病能力強,耕田有力,缺點嘛就是產奶量比不上天竺的本地水牛。 秘書郎法善感慨道:“我知道那是國王培育出的------世上哪里有完美無缺的事物?! 它們比天竺水牛更能耕作,又比大宋水牛更能抗疾病而且產奶量高,這些已經是讓養水牛的農民都感恩不盡了。” 農業大臣封爭笑著補充說:“水牛犢的價錢現在應該不到十貫錢-------而且如果能購買我們配制的牲畜飼料,那水牛上膘的水平更快,出奶量能更高------一頭母水牛年產牛奶能達到天竺水牛的八成左右,一噸半牛奶沒有問題! 再看看那些耕馬,雖然不能充當戰馬,但是拉貨耕旱地用處大極了,依我看啊,不比戰馬差! 那些耕馬的馬駒應該也不超過十二貫。” 秘書郎法善想說什么但是又閉上了嘴。 大宋時期的牛價,經歷了從2貫到10貫的清晰上升軌跡。 大宋南渡之后,水牛的價錢大幅度上漲,一般價格在每頭100貫左右,比先前增長10倍。 馬的價格高于牛,但差價因馬匹質量不同而懸殊,最低者7貫,高者100余貫。 一匹驢子的價格約在10余貫到數十貫之間,騾子約值100貫左右。 當然隨著聯邦帝國多年來大力發展畜牧的養殖,到底是把大型牲畜的價格打壓了下來。 所謂的十貫錢和十二貫錢,這指的是大宋通貨膨脹幾次后的紙幣,如果兌換成聯邦帝國的紙幣會更便宜。 自然而然,大宋的民間對聯邦帝國展開了巨大的市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