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二月二十七,楊義臣部伏擊撤退中的突厥大軍,絞殺突厥騎兵三千余人。”
“三月初五,沙缽略部率軍突圍,期間斬殺敵軍騎兵六百余人,斬敵軍大將克洛托,突厥軍丟盔棄甲,士兵死亡大半,沙缽略可汗率領殘余部眾繼續北逃,我軍繼續追擊。”
“期間共俘虜敵軍三千余人,晉王殿下收押俘虜,啟奏邊關無法看押如此多俘虜,請求將俘虜押送回大興城,請陛下與朝堂諸公抉擇。”
皇帝聽著軍報本來美滋滋的沉浸在大隋強軍強國的美夢中,但是最后被楊廣這么一個折子給拉回了現實。
“又給朕出難題。”
楊堅無奈,隨即將難題扔給了諸位大臣:“諸位,我軍此次俘虜眾多,你們可有好的安置辦法啊。”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三千多人的俘虜怎么辦呢?確實很難辦。
古代對于這種俘虜最常見的處理,無外乎四種,戰前殺之祭旗,屠殺揚威,納降充軍,收編為奴,但是因為此次投降的人多,數量龐大,單一處理辦法好像不怎么合適。
楊廣就是明白自己做決定不管做什么樣的決定一定會被這群人說來說去,索性就讓伱們來說。
事后放炮容易,當下確定困難,此時竟無一人言語。
楊堅堅持情形便問近日剛剛回來的益州刺史,蜀王楊秀。
“蜀王,你有什么處理方案。”
楊秀便直言:“突厥降兵難以信任,還是全殺了吧。”
這話一出口,就有大臣跳了出來:“坑殺俘虜,過于暴虐,還請陛下三思。”
很多人歷來都是如此的,只說隱患,不談方案。
皇帝便問:“那你說該如何?”
那人尷尬的說:“陛下,不如將之充為降軍。”
“要將突降士兵完全的規劃,難度極大,這么大規模的軍人,將來隱患也不小。”
“那也不能就此坑殺吧。”
此時楊秀說:“既然不能坑殺,那全部充為奴隸吧。”
“突厥士兵甚是野蠻兇悍,充為奴隸,怕是也沒人敢買,買回家做家奴也怕哪天被其所害。”
楊秀少年老成:“自然不是普通的奴隸,父皇,二皇兄要修建運河,這里降兵倒是可以用用,只是得盡可能分開,不然這么多人聚在一起也容易鬧事。”
眾人紛紛看向了楊秀,這挖運河倒真的是好辦法。
沒想到楊秀這么小就具有如此超前的國際化視野,將來打仗抓了俘虜好像都可以用這個方案來處理。
其余大臣紛紛站了出來:“蜀王殿下建議甚好,臣附議。”
“臣附議。”
楊秀的建議獲得了諸位大臣們一致認同。
消息傳到朔州,楊廣微微一笑:“還是秀兒懂我心意,現成的廉價勞動力,怎么能不用呢。”
袁天天說:“殿下,民夫咱得付錢,這些家伙給口吃的就行,偶爾還能克扣一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