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與之周旋良久,最終在親近大隋的新羅三王子幫助下才出航前往倭國。”
嘆了口氣說:“因為新羅與百濟關系甚差,匆忙出航所以并未前往百濟,新羅又攻占了任那的土地,所以任那也沒去,徑直前往了倭國。”
楊廣眼神微微兇狠:“新羅地方不大,事情倒是挺多的,等空出手來也是時候教訓一下他們了。”
裴世清繼續說:“漂洋過海,我前往了倭國,路上遇到了風浪,船只擱淺,耽誤了許多時間才靠岸倭國,蘇多羅帶著我面見了他們的倭國天皇,在倭國我受到了隆重的招待,他們的天皇,敏達天皇甚是禮遇微臣,說明來意之后更是非常的配合。”
“微臣詢問他們是否有魏武帝的冊封金印,敏達天皇說已經丟失了,但是非常樂意接受咱們大隋的冊封,微臣便按照陛下旨意,對其進行了冊封,授予金印,敏達天皇還特地舉行了冊封儀式。”
與新羅相反,本來以為比較難搞的倭國卻非常的欣然的接受了大隋的冊封。
裴世清轉而皺眉:“但是敏達天皇等人在冊封之后卻單獨找了我,說要派遣使臣還有工匠僧侶前往大隋學習文化,微臣覺得此事不妥,但是又似乎是合理要求,并未拒絕也并未同意,為了獲得東瀛的堪輿地圖,微臣讓蘇多羅跟著一起走了許多的地方,根據殿下的意思繪制了這份堪輿地圖。”
裴世清拿出了自己繪制的倭國地圖,這份地圖不包含北海道這些地方,估計是還沒去過,其他地方繪制的至少大致的位置和主要的城池以及主干道都繪制上了。
拿出地圖后,裴世清接著說:“殿下,雖然倭國有名義上的天皇,但是本國的子民往往百來人一個村莊,或者大一些一個城池就算作一股勢力,斗的極其厲害,經常能看到田間地頭在械斗,打的頭破血流是常有之事。”
“甚是野蠻,難以教化。”
這八個字就是裴世清對現在倭國人的形容。
“微臣與突厥人周旋良久,最終無可奈何之下帶著一船五十多人的倭國人一起出發返航,借口得先回皇城稟告,將倭國人留在了港口暫時看押,等待陛下坐定。”
裴世清沒有說此行多么的兇險,但是徘徊于并不熟悉的外國,他遇到的危險必不可能少,不說不代表沒有。
“你此去探訪外國兇險異常,辛苦了。”
裴世清忙起身躬身說:“微臣回來的路上聽說了殿下與突厥之戰,微臣所做微薄,豈敢稱功。”
“那些帶回來的倭國人在哪個港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