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召集了人之后,楊廣對著李靖說:“李靖,接下來你給大家說說看我們對南陳進攻的策略。”
此時馬上有人站了起來說:“殿下,此時并不是討論對南陳策略的好時候,東北方戰場上還打的厲害,雖然我軍勢如破竹,但是軍資消耗巨大,南線暫無什么大事的情況下還是以穩為主比較好。”
“末將附議,我們大隋已經和高句麗進行和談,不如等和談的結果出來之后再進行對南陳的攻伐,萬眾一心才能事半功倍。”
所有人幾乎都是一樣的意見,包括了楊素在內。
楊素也勸說了一句:“殿下,現在確實不是好時機。”
楊廣緩緩的起身說:“你們中的一部分人知道,一部分人或許不知道,今天早上我的皇兄,太子殿下從前線回京了,現在正在皇宮內。”
諸位將領中大部分是知道這個消息了,當然很多是還沒接到消息就被楊廣喊來了,這種消息,發酵一天全京城自然就都知道了。
一時間眾人議論紛紛。
但是這又和他們現在商量征南陳有什么關系呢?
楊廣任由他們議論了一會,才站起來說:“主帥在外,無詔而歸,君臣相疑,將帥不和,與高句麗的仗打了大半年了,確實我軍取得了不少的戰果,但是現在和談成功的話,戰事就結束了,高句麗若發現大隋太子回京,軍心不穩,趁機打回來也不是不可能的。”
楊廣走到沙盤前,將地圖上高句麗的旗幟拔了起來:“不論如何與高句麗的仗,年內應該都會結束了,而且短時間內應該雙方都會克制的很。”
“但是殿下,東北方向就是太子殿下回來了,衛王殿下坐鎮,可保無虞才是啊。”
楊廣直視提問題的人反問了一句:“若我們在前線交戰,我作為三軍主帥,一言不發獨自一人回大興城,丟下前軍不管,我且問你一句,你穩得住惶惶軍心嗎?”
那人咽了一下口水,搖了搖頭。
楊廣接著說:“是也,就算衛王叔確有驚天之才能,但是主帥如此行徑,軍心必然大亂,在在座諸位都是久經沙場的將軍了,軍心一亂的后果,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不少人嘆了口氣,高句麗一戰,從一開始衛王率領騎兵冬日征伐,打下城池到后面的層層推進,都讓人贊不絕口,而且這是真正意義上大隋的主力部隊都裝備了火器之后的國戰,所以不少的戰術戰法,都是衛王根據實際情況臨時改的。
對于行軍打仗的人有著很大的啟發和借鑒意義,所以大家都分外的關注。
現在高句麗戰場上軍心已亂,但是有衛王在,楊廣覺得不一定能繼續獲取成功,但是守住現在的成果問題應該不大,和談中讓高句麗再送點東西來,那就更加好了。
“所以高句麗的戰場,今年年內應該就會結束了,對南陳的一戰才是我們大隋真正最重要的一戰。”
楊廣在眾人的面前宛如一個演說家:“自從司馬亂國,五胡亂華,衣冠南渡,這一來中原分裂幾百年,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現在中原大地上只剩下了我們大隋和南陳,分居南北,是以天下一統之勢已然成也,我等必順此機會,乘勢而行。”
統一天下這件事情,過往的人都談過很多次了,諸位將領并不覺得這是個簡單可以實現,或者是他們為之奮斗的遠大目標。
因為這年代,大部分人沒有那么重的大一統情懷,在分裂的時代中長大的人,特別是這種延續了幾百年的分裂大勢下長大人,甚至覺得這種打仗就是國與國之間的正常打仗而已,互相要的是利益,而不是什么大一統思想。
此時楊廣發現,用大一統思想和下面的人交流似乎并沒有什么用,無法激發大家內心的激情。
這種事情,必須要軍心齊,目標一致。
此時年紀最小的李靖走到了沙盤前,拿出一根桿子指著南陳的地圖說:“太子殿下無詔歸京,犯了軍法,我不知道陛下會怎么懲罰處置太子殿下,我也不敢妄自猜測,但是如果是我,我會對自己的兒子非常的失望。”
楊素瞬間明白了李靖的意思,看著楊廣的表情變得奇怪,也算是想明白了今日楊廣召集這群人的,要征伐南陳的意思。
楊素當即站了起來:“李靖,太子雖然失德,但是我等不應妄議太子德行,今日只說今日的事情,只說我等自己的事情。”
楊素雖然表面上責怪李靖,但是一句太子失德卻讓眾人幡然醒悟,太子失德,難為人君。
大家多少也知道二圣,特別是皇后因為太子做的蠢事頗為不滿,這次再鬧出這樣的事情,加上之前調查東宮也有不少人聽到了風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