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原名李進忠,在當上司機兼秉筆太監之后皇帝賜名魏忠賢。
魏忠賢少時家境貧窮,混跡于街頭,不識字,但卻懂得射箭與騎馬,喜歡賭博,迷戀酒色。
魏忠賢經常和一群惡少年賭博。
有次,他賭博大輸后感到很苦惱,便恨而自宮,改姓名叫李進忠。
因早與宮中太監熟識通融,謠傳因此未凈全身,仍有一粒睪丸。
后來又改回原姓,得熹宗皇帝賜名為魏忠賢。
說起來也是諷刺。
熹宗朱由校賜名魏忠賢,是看在魏忠賢又忠又賢。
他覺得魏忠賢不但能力出眾、身負賢德,而且對他、對大明忠心無二。
所以才賜名魏忠賢。
可是他哪里想得到自己是被魏忠賢的外表給蒙騙了,實際上魏忠賢跟忠賢這兩個字完全不搭邊。
魏忠賢萬歷年間被選入宮,隸屬于太監孫暹,靠巴結他進入了甲字庫。
他又請求做當時還是皇長孫朱由校的母親王才人的典膳,借此巴結上了魏朝和客氏,還跟魏朝成為了拜把子的兄弟。
魏朝乃是明朝萬歷,泰昌,天啟年間的“三朝太監”,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的下屬,在內宮太監里面有一定的話語權。
他多次向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稱贊魏忠賢,甚至是舉薦魏忠賢。
所以當時的司禮監太監王安也就將魏忠賢高看了一眼。
再加上魏忠賢本就十分的圓滑,擅長拍馬屁、阿諛奉承可以說是他的特長了。
所以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對魏忠賢的印象也很好。
至于客氏就更加了不得了。
這位客氏客氏熹宗朱由校的乳母,雖然說是乳母,但是熹宗朱由校對這位乳母客氏的感情卻有些不一般。
對客氏不但信任無比,而且是極盡寵信。
有了客氏不停的在熹宗朱由校面前說好話,又有魏朝在司機兼秉筆太監王安面前力保。
所以魏忠賢很快就進入了后宮的權力核心,一時之間在后宮的宦官里面風頭無兩,地位也是不斷地飆升著。
直至坐上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的位置。
魏忠賢目不識丁,大字不識一個。
按照道理是根本沒有資格進入司禮監的,但是熹宗卻為了魏忠賢破了這個例。
讓不識字、文盲出身的魏忠賢進入了司禮監。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司禮監秉筆太監所代表的意義。
在這里就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明朝的太監制度。
實際上在明代,要想混到太監,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謂太監是宦官的首領,不是誰都有資格被稱為太監的。
明代宦官有很多級別,剛進宮時只能當典簿、長隨、奉御。
如果表現良好,就能被升遷為監丞,監丞再往上升是少監,少監的頂頭上司就是久聞大名的太監。
而不是像電視劇里面只要是挨了那一刀,就是太監了!
明代宦官有專門的機構,共二十四個衙門。
分別有十二監: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司設監、御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
四司:惜薪、鐘鼓、寶鈔、混堂。
八局:兵仗、銀作、浣衣、巾帽、針工、內織染、酒醋面,司苑。
其最高統領宦官才能被稱作太監。
這二十四個衙門各有分工,不但處理宮中事務,還要處理部份政務。
其中又以司禮監和御馬監的權利最大。
幾乎所有明代的著名太監都出自司禮監和御馬監。
英宗時期的王振、成化年間的汪直、武宗時期的劉瑾、萬歷年間的馮保、熹宗時期的魏忠賢等等。
這些大太監皆出自司禮監和御馬監。
司禮監就是專門掌管內外章奏的。
皇帝把票擬的權力給了內閣,自己保留了批紅權。
而到了明宣宗時候,由于文件太多,朱瞻基自己也沒有時間看完,便會讓司禮監的人按照票擬的內容抄下來,代理自己行使批紅的權力。
這個為皇帝代筆的人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司禮監秉筆太監。
但是這位秉筆太監卻還不是權力最大的太監,在他的上頭還有一個那就是掌握印章的太監——司禮監掌印太監。
而所謂御馬監是管理御用兵符。
御馬監與兵部及督撫共執兵柄,實為內廷“樞府”。
御馬監還要管理草場和皇莊、經營皇店,與戶部分理財政,為明朝廷的“內管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