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唯有具備足夠的飛船,整個木星系統的大開發才能提上日程,自己才會具備沖擊更先進科技的底蘊和積累。 雖然耗時耗力,但這一步是十分有必要的。 對于工業體系的全面升級和梳理,耗去了陳岳差不多十年的時間。這十年之中,他不僅完成了這個目標,還一如既往的向各個實驗室分配算力,持之以恒的更新迭代技術,推動科學發展。 甚至還在百忙之中,將核動力飛船都更新迭代了兩次。 這導致他的算力占用幾乎時刻處在90%以上的高位。 但這一切付出都是有意義的。此刻,梳理完了上游供應鏈體系之后,年產一千艘飛船的大型造船工廠也建造完成,并正式投產。 這是一座占地高達上百平方公里的巨大工廠。這座工廠之中,高樓林立,巨大的廠房隨處可見,高達幾十米的巨大塔吊到處都是。 無數重型車輛和機械在廠區內咆哮著,轟鳴著,數百萬臺機器人在這里終日忙碌,來自全球數萬座工廠的零部件被源源不斷的送往這里,在這里接受進一步的加工與處置,最終拼合成了一艘艘的飛船,然后運到了試驗場這里。 在試驗場里,這些全新的飛船會接受極為嚴苛的可靠性測試,完全通過之后,便會加注燃料,進行實際飛行測試,如能再次通過,才會被陳岳編入到艦隊之中,開始執行實際任務。 從這一刻開始,活躍在木星系統之中的飛船開始日漸增多。不同的星球之間甚至于有了常規化的艦隊往返。來自于木衛二的機械和工具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其余的衛星那里,屬于陳岳控制的基地開始在整個木星系統之中開枝散葉。 也有一些飛船離開了木星系統,開始前往更遠的地方。 這些飛船之中,有一部分被改造成了科考船。它們滿載著各種各樣的科研設備,開始向更加遠離太陽,更黑暗冰冷的星球前進,譬如冥王星,也有的開始向太陽系內部出發,前往地球殘骸,前往金星、火星、水星等星球。 還有的則直接前往太陽,開始對它進行近距離觀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