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一秒還一臉愁眉苦臉的樣子,突然又喜笑顏開。 徐鶴這表情的變化,落在兩位考官眼中,他們心中不由好奇起來。 李知節因為是徐鶴的老師,這事很多人知道,所以為了避嫌,他忍住心中好奇,只能在座上喝水掩飾。 但彭汝玉卻不然,他早就聽說過徐鶴的一些事情,見徐鶴這狀態,心中也起了一探究竟的想法。 他先是跟李知節一樣,抓起茶盞喝了一口,然后站起身來到堂下。 彭汝玉背著手,裝作巡視考場,先是看了看別的學童的文章。 但此時考試才剛開始不久,大多數人都還在想著如何破題。 有幾個開始動筆的,他站在那幾人身邊看了一會兒,卻沒有什么驚艷之處,甚至有個家伙還將題目破歪了。 但彭汝玉見狀卻不動聲色,繼續朝后走去。 來到徐鶴身邊時,他立馬感覺到徐鶴與其他人的不同。 別的學童見他走來,有的諂媚一笑,有的神情拘謹,有的故作沉思。 但徐鶴卻不同,自他來到徐鶴身邊,徐鶴竟然連頭都沒抬一下,自始至終都在稿紙上寫著文章,沒有絲毫分心。 彭汝玉年近五旬,眼睛已經有些老花,他彎下腰,湊近了看去。 只見徐鶴開篇第一句破題寫道:“圣人贊有虞之樂,文備而情亦備焉?!? 彭汝玉見到這個破題頓時渾身汗毛直豎,倒抽一口冷氣。 “此子扣【韶】字起講,矜貴莊嚴,前句以【虞】代舜,后句釋【韶】字為文情俱備,實乃提綱挈領之述!” 原來,舜之先封于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北,破題中徐鶴用虞代指舜帝,既點名了原文所述為何,又不直接寫出韶為舜樂,這樣繞一個彎彎,既點名自己知道此典出處,又暗合了八股破題的規矩,可以說非常巧妙。 而后一句則寫出了他自己對【韶】樂的認識,說白了就是韶這種音樂,既優美動聽,還言之有物,這一句既闡明了原文之意,又給下文做了鋪墊。 這就是為什么彭汝玉見之則喜的原因。 彭汝玉按捺住驚喜,繼續往下看去。 “笙鏞琴瑟,有以極音律之和,而聞之者心融。 干戚羽旄,有以備物采之華,而觀之者忘倦。 歌九德而間九功,雍雍乎鳳鳥之和鳴也,而聲孰尚之。 舞九韶而協九奏,蹌蹌乎百獸之率舞也,而容孰尚之?!? 彭汝玉看著這時,甚至手都激動地微微顫抖起來,仿佛大夏天喝了一瓢井水,暢快無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