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50章六厘-《寒門帝師》
第(2/3)頁
后來因為灶丁逃亡甚多,朝廷又讓各鹽場自信招募周邊貧戶和流亡之民。
至正十八年時,朝廷曾經統計過各鹽場的灶丁人數。
其中兩淮鹽場共有灶丁六點六萬余人,后經過加編,灶丁煙戶總數增加到60萬。
也就是兩淮光是從事制鹽的家庭就有60余萬戶。
這么多人集中在一個地方,朝廷自然是不放心的,所以朝廷在各鹽場設置場大使,俗稱場長,又設置副使一名,灶兵若干。
大使受鹽司衙門管轄,因為不入流,所以大使和副使使點錢,幾乎可以世襲。
但即使是這樣,朝廷還是不放心,所以,又在場中設立保甲制度和編查法。
凡州縣場司,俱令其設立保甲,互相稽查,遇有販賣私鹽者,則保甲爭相出首,這樣一來,私鹽賺到的錢,扣掉成本和國家稅收,剩下的是可以賞賜給保甲出首之人的。
場中的保甲,十家為牌,牌有牌頭,十牌為甲,甲有甲長,十甲為保,保有保正。
這樣一來,有場長和灶頭們控制著灶丁,有保正、甲長、牌頭控制著灶丁的煙戶家人,整個場內可以說處處都是眼睛,你要想搞事情,其實是很難的。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因為灶戶抗天災的能力甚至比農民還低,坐商、場長、灶頭、朝廷的盤剝又重,加之燒灶熬鹽還是個危險活,所以一直以來,灶丁逃亡者甚重。
沒了灶丁沒關系,反正這些年因為邊疆綿延日久的戰事很少,所以開中法名存實亡,朝廷開出的鹽引較少,鹽場也不需要全力運轉曬鹽。
這些灶丁逃也就隨他們逃了。
有人問,那這樣,需求量減少了,鹽場豈不是不賺錢。
非也,需求量減少只是官面上的,事實上,民間隨著人口增加,對鹽的需求越來越多。
但人浮于事的朝廷還是給出那么多鹽引,這自然就衍生出了私鹽的誕生。
就拿栟茶來說,自竇家向下,現在堂上坐著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當地的私鹽販子。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片|
临海市|
乾安县|
社旗县|
利津县|
金堂县|
杭锦后旗|
文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关岭|
拜城县|
镇沅|
海城市|
华安县|
十堰市|
全南县|
祁阳县|
广水市|
麻江县|
泸州市|
阿坝|
柳江县|
霞浦县|
通河县|
乐清市|
扬中市|
绥德县|
河池市|
佳木斯市|
漠河县|
龙州县|
新昌县|
泽普县|
治县。|
鄂尔多斯市|
哈密市|
信阳市|
新源县|
兴化市|
无为县|
瑞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