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方證的臉色幾番變幻,終究是失了城府。 雖是出家人,去看不破名利二字。 天下名寺何其之多,單從佛家重要程度上來講,更勝過少林者,也有不少。 蓄養武僧,也定不只是少林之專有。 名山大寺,都有此舉。 但廝混于江湖,常執江湖之牛耳者,卻只此一家。 此時,用不著岳不群繼續發難,在日月神教中人唯恐天下不亂的刻意挑唆下,對少林的逼迫,業已向更激烈處轉變。 顯然是今天,少林必須給出一個說法。 這也是名門正派的天然限制,昔日五大門派圍上武當,向武當討要說法,張三豐即便是當世第一人,也難說出率領武當,與天下所有門派盡數割裂對抗這種話。 在眾人一道逼迫少林僧種給出一個交代時,岳不群則是時刻關注著少林眾高僧的動向。 雖然說,思詭理論上可以偽裝成任何一人。 不一定非得是少林高僧,更不一定得是少林和尚,甚至是山腳下一個普通百姓,就是思詭所化,亦有可能。 但凡事一旦實行,必定有走過的痕跡。 武林大會主會場定在何處,莫說是普通百姓,便是等閑江湖人,也絕不會知曉。 思詭只是詭邪,它不是神仙,沒有事事洞悉,掌握一切的能力。 主會場位置,武林大會開啟之前,最多只在少林、武當弟子之間流傳,這就天然限制了懷疑范圍。 而早在武當弟子,趕到少林之前,嵩山腳下登封城內的詭邪四起,便已經開始。 至于更早之前,嵩山方圓千里,沒有詭邪出沒,也是另一個方面的佐證。 這些都足以說明,那頭思詭,早就藏在嵩山之上。 如此縮小范圍,將懷疑的目光盡數指向少林,便絕不算錯。 至于岳不群更關注少林高僧,是因為一種本能的直覺。 “思詭沒有形詭那種近乎瘋狂膨脹,強化身體的能力。所以它選取寄生取代的目標,一定會挑選盡量足夠強的對象,然后再在其基礎上,加深變強。” “正因為思詭的思維、考量方式,更接近于人,所以他的選擇,也一定會更符合‘人之常情’。”岳不群的目光,在諸位少林高僧身上掃動。 這些少林的大和尚們,有的面露不忿,也有的游移不定,還有些低頭誦經,好似真的看空一切,事不關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