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文字夾雜著一些玄妙的圖案,初看十分晦澀,但在反復的研讀幾遍之后,楊桉也逐漸明晰。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部功法既然能夠被他的能力檢測出來完整的信息,那就說明命鶴老人并沒有在上面做什么手腳,他倒是可以放心的修行。 而很快,通過分析,楊桉也印證了自己先前的猜測,并且最終得出兩個令他十分欣喜的結果。 其一,共鳴期作為測試功法與修行者是否契合的階段,本意是為了讓修行者先行體驗功法修行代價是否能夠完全適應以及承受。 一旦無法適應或者承受,強行進入假食境的修行,只會加重修行功法的難度,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但楊桉擁有能夠將功法修行代價凈化消除的能力,也就是說,沒有了功法修行代價存在,共鳴期對他沒有任何意義,他完全可以直接從假食境開始修行,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其二,還是同樣的問題。 與法器術法等使用代價不同,功法修行代價本質上便是修行功法將會遭遇的劫數。 比如這部《妙道解數》,每融合三種命道之術,也就是剛好經歷一個大境界,都需要渡劫。 這也就是命鶴老人所說的,既是登仙的長階,也是落劫之時的依仗! 融三術者見真幻,融六術者見滄濁,融九術者見鏡我,融十二術者見下楛… 這從信息框中顯示的信息來看,這些晦澀難懂的詞匯便是代表不同的劫數。 由此楊桉甚至聯想到了更多。 譬如命鶴老人為何會利用點燈法來作為篩選親傳弟子的條件? 點燈法會導致施術者快速的喪失理智陷入癲狂,而命鶴老人篩選弟子的條件便是,要求施術者能在火光中保持足夠長時間的理智。 再結合先前命鶴老人對他的表現滿意程度,以及當時所說的話來看。 楊桉心中隱隱有了一個猜測: 修行《妙道解數》所需要經歷的劫數,或許和能否保持理智有很大的關系!?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每晉升一個大境界都將是對修行者來說非常巨大的考驗。 不過…… 這好像和他沒什么關系。 他能夠將功法的修行代價凈化消除,這也就代表著他修行這部功法是不存在需要承受的代價,自然也就不會有劫數降臨。 別人修行功法需要承受代價,需要渡劫。 而他只需要按部就班去修行,就能沒有任何阻礙,輕而易舉突破境界。 這事若是傳了出去,在這個危險的世道,楊桉絕對是一個鶴立雞群的異類,要被抓去解剖研究的那種。 撫摸著卷軸上的文字,指尖的觸感感受不到任何的凹凸,這些文字就像是被鑲嵌在了里面,觸感十分順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