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墓碣文-《朱雀記》
第(3/3)頁
“待我回省城之后,我會去問師傅他老人家,他和佛祖在果園里到底說了些什么。”易天行知道分離的時刻即將到了,誠懇說著,意圖讓普賢菩薩有些安慰。
普賢菩薩嘎聲一笑道:“那老猴渾天而生,縱使大勢至菩薩見著他,只怕也會頭痛,真是有些期盼,看看大圣脫得樊籠,重入天界,那西天凈土又會鬧成什么模樣,可還會依舊清凈。”
到此時,被迫幽居五百年的普賢菩薩終于流露出了一絲怨意。
怨意一出,峰頂雪勢驟然一大,寒氣更甚,陰寒至極宛若鬼界冷淵。
普賢菩薩微微閉目,嘆道:“心生戾氣,漸墮。”又搖搖頭:“果然是該去了。”
菩薩緩緩解開自己的白衣,露出里瘦弱的身子--枯瘦可怕的雙手,扭曲如斷木般的下體,再加了胸腹間那個猙獰可怕的大洞,再配上身上遍布的見骨傷痕,看上去確實十分恐怖。
“放在旁邊。”普賢菩薩用自己的枯手很不靈活地將自己的白衣疊整齊,輕輕撫了兩下,然后遞給易天行。
易天行接過他的白衣,默然不語。
普薩**的身體在寒冷的積雪上盤腿坐著,滿是缺損的身子與雪粒接觸著,發著輕微的響聲。
雪沒有一絲融化,似乎菩薩的身體比這雪更加寒冷。
“易天行,謝謝。”
普賢菩薩滿含深意地看了易天行一眼,雙手合什。
枯瘦焦灼的雙手合什在胸前,很是難看。
但易天行卻覺得這合什的雙手像是冬曰里的臘梅枝,迎風微顫,十分美麗,有一種蘊含著堅強的美麗。
……
……
他咬咬牙,雙膝跪在雪地里,對著菩薩磕了個頭,喃喃道:“這是大罪業啊。”坐禪三味經疾去,體內的菩提子大發光明,驟然化為火輪,噴出無限天火。
普賢菩薩滿是傷痕的臉漸顯安樂之色,那雙枯唇微微翕動,輕聲道:“不是大罪業,是大功德。”
天火能融一應世間物,自易天行的雙掌間疾奔而出,紅極卻無赤艷之媚,反自漸趨白熾,顏色融融純正。
兩道極高溫的熾白天火苗,如同兩道火龍卷向普賢菩薩瘦弱變形的肉身。
葉相僧輕聲念經,低頭不語。
易天行閉眼,不忍目睹。
火苗與菩薩的肉身一觸,卻沒有絲毫焦灼的味道傳出——天火的溫度太高,驟然間將與火苗接觸的肉身部分化為一道青煙。
青煙之中,驟發光芒。
光芒一片,令人心生安樂,易天行緩緩睜開雙眼,只見雪峰之頂,籠著一層佛光。
佛光之中,隱有菩薩寶像現出。
普賢菩薩渙滅之際現出寶像,左蓮右劍,身后白象跟隨,縹緲虛影,似乎隨時便會隨風而去。
———————————
菩薩寶像一臉莊嚴,柔唇微啟,對著葉相僧說道:
“那年你問我: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如何處之乎?”
葉相坐于雪地之上,柔聲道:“菩薩當時說道,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這是唐貞觀年間,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化身寒山、拾得大師,在中臺州相鄰而居,此段對話,在人間流傳甚廣。
普賢菩薩朗聲大笑道:“度人易,度己難,我能忍能讓能避能由能耐,卻不能敬,如今過去數百年,卻看不到他如何,你代我看下去。”
話音落處,菩薩寶像無由而散。
在這落英漸寒的雪峰頂上,在這冷酷的蒼穹之下,化作無數光點,輕輕揚揚地灑向這片土地。
空中峰頂一片寂寥。
菩薩不在這個人間了。
只留下易天行身旁那件疊的整整齊齊的白衣。
易天行對著空曠的雪峰下叩了一個頭。
“于浩歌狂熱之際中寒,
于天上看見深淵,
于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
于無所希望中得救。”
—————————————
最后這幾句是魯迅墓碣文里的,當年林語堂曾稱魯迅為白象。
寫到這兒,忽然想到了。
;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车县|
安福县|
肃北|
星子县|
台北市|
莎车县|
桃江县|
海南省|
崇左市|
济宁市|
灵寿县|
贞丰县|
温泉县|
金溪县|
新津县|
历史|
开化县|
齐齐哈尔市|
丰原市|
凉城县|
宁乡县|
靖江市|
宁阳县|
宜昌市|
会昌县|
始兴县|
土默特左旗|
辛集市|
彩票|
衡南县|
灌阳县|
邢台市|
石景山区|
东海县|
扬中市|
博湖县|
望奎县|
库尔勒市|
松江区|
桓台县|
德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