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51章 寶藏-《我有一座小酒館》


    第(1/3)頁

    張獻忠,延安人,粗識文字,雅號靜軒。崇禎三年(1650年),張獻忠在陜西延安據(jù)十八寨起義,自稱“八大王”。

    崇禎十六年(1643年)5月。張獻忠攻下武昌,隨即在武昌稱大西王,初步建立了政權(quán)。次年(1644年),張獻忠?guī)П氪ǎ⒂?月打下成都,掌控四川。

    攻陷成都后,甲中年(1644年)陰歷十月十六,張獻忠登基,在成都做皇帝,國名大西,改元大順,建立大西政權(quán),自稱“老萬歲”。

    與寶藏相關的兩首歌謠

    張獻忠的政權(quán)沒能維持多久。1646年7月,清軍攻打四川,張獻忠被迫撤出成都。撤退之前,張獻忠花費了巨大的人力,在流經(jīng)成都市內(nèi)的錦江筑起高堤,但并不是為了治理水災,而是在堤壩下游的泥沙中挖了個數(shù)丈深的大坑,將他搶來的數(shù)以萬計的金銀財寶埋在坑中,然后重新決堤放水,淹沒了埋藏財寶的大坑,此舉稱為“水藏”。

    據(jù)稱,張獻忠曾留有一張“藏寶圖”。他將劫掠來的金銀埋藏在成都的某處,并以石牛和石鼓作為暗記。多年來,成都有童謠唱道:“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一首民間歌謠可能暗藏一個懸疑的寶藏秘密。長期以來,多少人空懷“買盡成都府”的妄想,卻苦于識不破這個秘密。

    晚清時,有個叫楊白鹿的貢生知道了這個驚天秘密,晚年把這個秘密告訴了他的好友馬昆山,并把一張無價的“藏寶圖”給了他。馬昆山禁不住心花怒放,當即成立“錦江淘金公司”,招收工人,又訂購了金屬探測器等必要設備,于1958年農(nóng)歷九月,轟轟烈烈大干了起來。幾天后,果真挖出一個大石牛,還挖出了大石鼓!經(jīng)理宣稱:“石牛、石鼓都出來了,‘萬萬五’還跑得脫嗎?”不久,又傳來驚心動魄的“喜訊”:坑旁安置的金屬探測儀突突直響。沒有金銀,哪來的響聲?旋即,狂熱的浪潮席卷整個成都。錦江淘金公司當即召開緊急會議,準備了大批籮筐扁擔,訂購了一部起重機,計劃金銀一出土,就集中人力搬運,直接繳存銀行。然而,歷史卻偏偏愛和人們開玩笑,工人們奮力挖出來的不是金銀,只有三大籮筐小銅錢。

    在彭山縣江口鎮(zhèn),人們發(fā)現(xiàn)在這里竟也流傳著與寶藏相關的歌謠,產(chǎn)生了沉寶謎蹤的第二種版本。當?shù)厝诉@么唱道:“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不同的是,石牛和石鼓換成了石龍和石虎,而歌謠的格式則一模一樣。在江口鎮(zhèn)為什么也有一首類似錦江石碑上的歌謠,這難道只是單純的巧合嗎?

    在江口鎮(zhèn)的石龍溝中,石龍石虎遙遙相對。石龍溝位于江口鎮(zhèn)石盤山,山上有石碑。刻有“石龍對石虎”的一段歌謠,在曲折的山路盡頭,一條石龍赫然立在巖壁上。

    清政府曾組織過打撈行動

    據(jù)《彭山縣志》載:順治三年,明參將楊展與張獻忠部決戰(zhàn)于江口鎮(zhèn),張部戰(zhàn)船被焚。沉沒過半,傷亡慘重。在張獻忠撤離成都時,因為旱路已被清軍封阻,只好改道由水路出川。張獻忠的船隊從成都啟程,沿錦江行至彭山縣江口境內(nèi)時,遭到楊展部隊的伏擊,幾乎全軍覆滅,許多載滿金銀的木船就沉沒在彭山縣江口境內(nèi)的水域中。難道這萬千沉銀就在彭山縣江口鎮(zhèn)?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州县| 新巴尔虎左旗| 鄱阳县| 英德市| 泽库县| 梁山县| 通化县| 凤凰县| 佛坪县| 准格尔旗| 营山县| 射阳县| 宾阳县| 盐津县| 台湾省| 达拉特旗| 乌拉特中旗| 双牌县| 淮安市| 滦南县| 米林县| 伊金霍洛旗| 武川县| 泰安市| 大余县| 华阴市| 武义县| 舞阳县| 寻乌县| 枣阳市| 四会市| 图木舒克市| 泸水县| 鄱阳县| 延长县| 四平市| 兴国县| 邹城市| 青海省| 卢龙县|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