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傳說-《我有一座小酒館》
第(1/3)頁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梁王的小國之君,他有個獨生女兒,名叫九女。梁王把她當作掌上明珠。
梁王愛九女,更愛養蜜蜂。他在百花園里養了四九三十六窩蜜蜂,這蜜蜂不是養著采花釀蜜的,而是為了打仗作戰的。這些蜂子平時跟普通的蜂子差不多,一旦出陣,便頓時變了模樣:兩根觸須變成兩條鞭子,能抽得死人;兩只眼睛變成兩盞燈籠,照得人睜不開眼;兩只翅膀變成兩把鐵扇,能刮倒樹木。最厲害的還是那蜜蜂的鉤子,又長又大,不但能穿盔透甲,還能把敵人的軍馬釣到空中。
這些蜜蜂又通人性,梁王擊鼓三聲,它們就出窩;鳴鐘三響它們就進巢。打起仗來,這三十六窩蜂子擺成“四方九環陣”,前陣用鞭掃,后陣用燈照,左陣用風刮,右陣用鉤釣,哪怕敵人是一塊鐵,也會被他們打成爛泥。每逢外敵入侵,梁王就像指揮千軍萬馬一樣,指揮蜜蜂前去助戰,百戰百勝。
蜜蜂是梁王的命根子。平時,梁王凡事都由著九女的性子,偏偏這百花園養蜂的地方卻不許她沾邊。九女知道梁王的脾氣,想去看看也一直不敢說。
一年春天,梁王帶著夫人到過滿山游春。他把九女喚到跟前,說:"父王和你母親要到過滿山游春,女兒在家要安心攻讀詩文,切莫貪玩。”九女點點頭。梁王又叮囑說:“女兒切莫到百花園養蜂的地方去玩耍啊!”
九女又點點頭。梁王不放心,又把九女的侍女召到殿前,叮囑再三,這才放心啟程。
第二天,九女讀書倦了,侍女們陪她到百花園散步。九女玩得高興了,又要到養蜂的地方去看看。她想那里一定有人間奇景,不然的話,父王為什么不讓我去玩呢?侍女們阻攔她,她生氣了,罵道:“我張口要個天,父王也得許我半邊,何況這小小養蜂的地方?誰要再多嘴,姑奶奶就撕誰的嘴巴!”九女來到蜂房前,又要放出蜜蜂來取樂,侍女們又上前阻擋,九女便用玉鼓槌磕她們的頭說:“我敲碎你們的腦袋!”九女喝退使女們,便咚咚地擂起玉鼓。聽到鼓聲,三十六窩蜜蜂一起飛出來。組成“四方九環陣”,頓時遮天蔽日,飛沙走石。九女嚇呆了,抱著頭鉆進繡樓再也不敢出來了。再說那三十六窩蜜蜂,在空中來來回回飛了一天一夜,既不見入侵之敵,又聽不到回巢的鐘聲,便飛到東海仙山老巢,再也不飛回來了。
梁王從過滿山游春回來,發現九女放跑了蜜蜂,氣得昏了過去。梁王醒來,傳下圣旨,將九女綁赴刑場。武將們前來保釋,梁王不準本;文官們前來求情,梁工不給面子。梁王說:“女兒再好不是社稷,蜜蜂雖小能保江山。”結果,還是把九女斬了。
梁王斬了九女,自責平時對女兒太嬌慣,害了女兒,誤了江山。為了減輕內心的痛苦,梁王拿出許多金銀財寶來陪葬九女,他怕壞人盜墓,便同時做了九個大小一樣的棺材,筑了九個大小一樣的墳墓。
自來橋鎮北十里左右有一山,叫寨山。山不算高,但山連崗,崗連山,山山相依,嶺嶺懷抱,地勢十分險要,歷來是兵家看重之地:秦末楚懷王熊心避難時來過這里;隋末瓦崗寨起義軍攻打揚州時在此屯過兵;宋代名將楊六郎在此剿過匪,兵敗時孟良、焦贊在此練過兵;太平天國起義,洪秀全手下兩員猛將林鳳祥、李開芳率太平軍精銳部隊萬余人北伐,在此駐扎過。當時林鳳祥麾下苗新帶人在此征集過糧草。一日苗新帶領手下來到寨山(當時叫茅草嶺),對寨山一帶地勢十分欣賞。當時對手下說:"若北伐勝利,奪取江山,我將帶人在此占山為王。"這話雖是苗將軍一時性情之說,可日后卻應了他話中的后半句,留下了一段神奇的傳說。
卻說北伐軍離開太平庵(明光市自來橋鎮)一路攻城奪鎮,殺將擒敵,勇往直前,沒要半年時間已攻下徐州。此時北伐軍已發展到5萬多人。在徐州和盟軍、捻軍會合,并肩作戰,但由于捻軍草莽、鄉混較多,很快在北伐軍內部發生了矛盾,且日趨激烈,導致后來北伐軍在徐州被清兵剿滅,苗將軍帶領一支人馬殺出重圍。在過鳳陽時與淮勇楚勝軍遭遇又被殺得丟盔棄甲,苗將軍也丟掉了一只手,多虧胯下那匹千里馬,馱主人如飛沖出敵陣,一路往東奔逃,繞過白云山,苗將軍一看身邊只有七八名衛士相隨,自己又身負重傷,淚流滿面,仰天長嘆:"太平天國氣數已盡,自為天國大將豈能茍且偷生。"說完拔劍就要自刎。身邊衛士慌忙奪下苗將軍手中寶劍說:"苗將軍不必如此,半年前將軍不是說過,兵敗后再到茅草嶺占山為王的嗎?再說夫和和小姐還有揚州。"苗新經衛士這么一提,心想是呀!半年多不知夫人和小姐怎么樣了?不如暫到茅草嶺占山扎寨再說。
苗新帶領所剩幾名衛士來到自來橋北面的茅草嶺,選一輩子易守難攻的高嶺,伐木建寨,樹旗稱王,同時派兩名手下裝扮成小商人前往揚州接夫人和小姐。當兩名衛士進入揚州城時,揚州已在頭兩天被清軍攻克,沒了夫人和小姐的下落。兩名衛士在揚州一連打聽了兩天也沒打聽出消息,只好回寨復命。這天兩名衛士來到來安城,天已中,腹中空空,又渴又餓,他們找一家小酒店,叫小二端上十個饅頭,兩碗清湯。正吃著突聽窗外一堆人群掌聲如雷,叫好聲不斷。兩衛士好奇站起身探頭看個究竟,原來是一個賣藝女子,使得一手好劍法,踢、彈、竄、跳,輕功非凡。當那女子轉過臉時,兩衛士差點沒被口中饅頭噎死,異口同聲地說:"小姐。"這真是踏破鐵鞋封鎖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賣藝的女子不是別人,正是要找的苗新之女苗秀英。兩衛士顧不得許多,躍窗而出,分開人群,一聲"秀英小姐",舞劍女子停住,一看是父親身邊的兩名衛士,話沒出口兩行熱淚如泉涌出。兩衛士將苗秀英帶進小酒館又要了幾個饅頭一碗湯。小姐也真是餓急了,抓過饅頭大一口小一口狼吞虎咽起來。飯飽后兩衛士才將此次出來是奉將軍之命接夫人和小姐去山寨及徐州、鳳陽之戰全軍覆沒,將軍只帶出七八名衛士沖出重圍,來到茅草嶺占山為王之事,一口氣說了。苗小姐見父心切,水也顧不得喝,跟兩名衛士前往山寨。
原來,幾天前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守城太平軍浴血奮戰,無奈清軍人多,眾寡懸殊,揚州城被攻克,太平軍大部分戰死,太平軍家眷被集中在一座大廟里,清軍一頭目說,太平軍再也不能翻泡了,北伐軍在徐州已全軍覆滅,一個沒剩全成了刀下鬼。苗夫人一聽一頭撞在石柱上,頓時腦漿濺出,氣絕身亡。苗小姐強忍悲痛,趁夜色施展輕功,躍墻逃生,一路往北打聽父親下落。
幾個時辰后,苗小姐和兩名衛士來到山寨。父女相見抱頭大哭。哭罷,苗小姐將清軍攻城母親自盡,自己逃出等一一告訴父親。苗將軍淚濕衣襟,頓足捶胸。
苗將軍一家三口,分在徐州、揚州兩城,不想兩城同開戰火,都是太平軍大敗,苗將軍丟了一只左臂,苗夫人撞柱身亡,苗小姐安然無恙,流落幾日與父重逢,比起太平軍中其他將士老小,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山寨殺雞宰羊歡慶苗將軍父女相逢。從此,山寨中多了一個武藝高強的女寨主。
這苗秀英芳齡十九,聰明美貌,膽識過人。自幼跟父親學文習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一身輕功更是了不得,丈五高墻能一躍而過,一柄三尺龍泉劍無堅不摧,三五條大漢近不得身。苗新有了女兒做幫手,更是如虎添翼。他們殺富濟貧,懲惡揚善,深受百姓愛戴,周圍十鄉八里的血性男兒紛紛前來投靠,無奈山不大,寨也小,遠近幾十里大都是貧苦山民,雖有大路,但為山道,來往過境之人也大都是打柴樵夫、挖藥山民,商販根本不敢打此過,因此山寨并不富裕,無法留下許多兵勇。苗將軍只選十五人常駐山寨,跟隨左右,其余勸其返村。為使這些人能學上點武功,一為強身健體,二為保村莊平安,不受毛賊欺辱,苗秀英隔三岔五到各村莊指點年輕人舞刀弄槍。
且說離山寨東南七八里處的岳家巷(今來安縣揚郢鄉岳巷村)有座華陀寺是周圍幾十里較大的一座寺廟,占地近十畝,有殿堂、禪房幾十間,原來寺里有住持方丈,法號頂明,精通中醫,大山中有的是各種中草藥。頂明方丈常幫助周圍山民醫療治病,救苦救難,但從不收錢,老百姓把寺廟叫作華陀寺。周圍山民和遠近香客對寺院也從不吝嗇。因此終年鐘聲悠揚,香火旺盛。可有一年不知從哪來了個游方僧,自稱濟世和尚。此和尚人高馬大,一身好武功,頂明方丈惜才,留下濟世和尚做護寺。豈料這濟世和尚是個不守戒規,好色成性無惡不作的惡徒。進寺不到一個月就害死了方丈,攆走了幾名寺中大師,謀取了住持之位。從此,許多事佛和尚看不慣濟世和尚的輕浮好色,貪酒吃勞,一個個離寺而去,剩下的十幾名和尚大都是六根未凈的混事主兒,整天跟著濟世和尚喝五吆六,橫行鄉里,誰家的大姑娘、小媳婦要是有三分姿色,被這惡和尚看中,誰家就算倒了霉。
近來濟世和尚聽說茅草嶺被太平軍一敗將苗新父女占山設寨,除惡揚善,殺富濟貧,深受百姓擁戴,心中不悅,但知苗新是武藝高強,帶過兵,打過仗,見過世面的人。濟世和尚不敢輕舉妄動,行惡也回避這地方。
再說這苗新也聽周圍百姓說過華陀寺里有一幫無惡不作、欺男霸女的和尚,為首的濟世和尚人高馬大,武功高強。但自從他在茅草嶺主山寨以來,這幫和尚就有所顧忌,平日也不到這一帶騷擾。因此,苗新也沒太放在心上,只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各的事。
可近些日子濟世和尚不斷聽人說,那苗新有個女兒,叫苗秀英,有沉魚落雁之貌。這濟世和尚的人生學說是"寧可花下死,做鬼也風流"。聽說苗秀英美若天仙,按捺不住邪火,恨不得立即能將苗秀英摟入帳內。自古"色"字頭上一把刀,濟世和尚是欲火心中起,惡從膽邊生。
一天,濟世和尚帶著十幾名手下,心懷鬼胎,前往山寨拜見,想先睹苗小姐芳容后,再伺機下手。苗新見濟世和尚前來拜山,猜到這和尚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但出于禮節,還是按江湖規矩接待了他。因這和尚拜山不懷好意,進寨后茶過三杯也沒見著苗秀英,以為苗秀英在房里不愿見他。就故意說:"苗寨言,占山已近兩年,怎么還住著茅草屋呢?"苗新說:"山寨既小又貧,比不上你那華陀寺,委屈了大師啦。"和尚東張西望說:"哪里,哪里,我一個和尚,四海為家,廟大家就大,廟小家就小,你這里破爛不堪,頂不能遮雨,墻不能避風,不苦了你那如花似玉的姑娘了嗎?"說著那和尚一驚一乍,突然單刀直入:"苗寨主,聽說小姐美如天仙,能否叫出讓貧僧一睹芳容。"苗新一聽這話氣得牙根發癢,這可惡的東西太輕狂了,但還是強忍住心頭怒火,沒好氣地說:"出門去了。"濟世和尚嬉皮笑臉地說:"是嗎?該不是故意躲著我吧?"說著起身要進兩邊房。苗新忍無可忍,操過桌邊一把撲刀喝道:"大膽禿驢,故意到山寨來滋事尋釁,我今天要看你有何能耐。"話落刀起,呼嘯帶風,沖和尚劈去。那和尚一個貓步,竄躍一邊說:"苗寨主,我再借你一條膀子,你都奈何我不得,別找死。"說完旁邊一小和尚遞過一把柳葉刀,雙方退到屋外,拉開陣勢,你來我擋"叮叮當當"廝殺起來。一連戰了二十多個回合,苗寨主終因單臂力弱,逐漸不支,只有招架之勁,無反搏之力了。近十名寨兵一看不妙,各自抄起家伙一哄而上,十幾名小和尚也舉刀抵擋,雙方混戰起來,不到一個時辰勝負已成定局。苗新身負重傷,剩最后一口氣時,他叫人迅速逃走下山進村,把情況告訴小姐。山寨上除一名士兵逃下山去外,其余全被和尚殺了。和尚見小姐真不在山寨,點起一把火,帶人下山去了。一群小和尚一邊說一邊笑剛來到山下,迎面碰上急趕回來的苗秀英。苗秀英一見和尚二話不說拔劍砍去。濟世和尚一見苗秀英果然貌若天仙,臉露淫笑,還想說話,可苗秀英一把龍泉劍上下左右一眨眼功夫使出了七八招,這和尚不敢輕敵,打開架式,使招迎戰。苗秀英怒火中燒,報仇心切,一把三尺龍泉劍猶如萬龍出海,刺向和尚,那和尚根本來不及進攻,只是招架,邊打邊往后退,正打著只聽"咔嚓"一聲,濟世和尚光頭落地,無頭尸體"嗵"的一聲像一堵墻似的倒下,一命嗚呼了。一群小和尚一見四處驚逃。苗秀英殺紅了眼,哪容一個開溜,不一會,十幾個小和尚吃飯的家伙一個個都搬了家。
苗秀英奔往山寨,一切都晚了,山寨一片火海,父親和近十名寨兵倒在血泊中,苗秀英痛苦萬分,欲哭無淚。她恨自己,因臨出門時父親一直表現得不安,叫她叫下山了,她說:"昨天講好,今個教人家刀法,怎好不去呢?"苗秀英見父親臉色不對,以為身體不舒服,一再追問,苗新對女兒說:"昨晚做了個惡夢,不知從哪跑來一群狼,見人就咬,山寨中的人一個個被咬死,我奮力砍殺,一群狼一齊沖向自己,一下驚醒,原來是一場夢,夢醒后再也睡不著,總覺得有什么大事要發生。"苗秀英一笑說:"嗨!原來是一場夢鬧的,沒事,我早去早回。"于是苗秀英只帶了四五個人下山,其余人全留在寨里。不曾想,這一去卻是和父親永別之時,而且父親又死的那么慘。苗秀英越想越氣,越氣越后悔,她跪在父親尸體面前,仰天長嘆:"老天爺呀!你為什么要容惡人橫行,好人不得善終呢?"說完把劍一橫,鮮血涌出,倒在父親身上。
周圍山民在四五名寨兵的帶領下,手拿叉子、扁擔,從四面八方向山寨奔來,可都來晚了,苗寨主戰死,苗小姐自刎,留在山寨的其他兄弟也都壯烈殉難了。
村民中有個老者環顧一下周圍說:"此山險惡,苗小姐遺體不應葬于此,應埋葬在離此不遠的東方梅山。"大伙一致贊同。于是老者在梅山選了一塊鳳頭地將苗小姐安葬了。
第二天有人到墳前祭拜,見這座墳長得像一座小山似的。又過了許多年,人們為了紀念這位除惡安民、俠肝義膽的女杰,自發捐款在苗秀英墳前立了一塊碑,上刻"苗氏俠女秀英之墓",墓前有石桌、石凳、石香爐,還有十幾個大小差不多的圓石,人們說那是"和尚頭"。
30、歹劉黃的傳說民間故事
古時候,洛陽附近有一個后生,姓劉名丹亭。他自小愛花如命,種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院前層后種了許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為他花種得好,常遭頑童襲騷。他非常生氣,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輕者罰勞作一晌,重則打板數下。因此,當地頑童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歹劉”。這樣漸漸傳開,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
說起“歹劉”的種花技藝確實不凡,他種牡丹百余株,花大色艷品種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黃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過“姚黃”,眾鄉鄰驚嘆,富貴人家以金銀相求。當時黃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 進行大量繁殖,一時遠近爭相栽種,成為一種時尚。以后,人們將這種花命名為“歹劉黃”,這品名被載入書中,流傳下來。
31、昭君出塞2民間故事
1、自薦
剛用過午飯,一個消息忽然像插了翅膀一樣的在宮里流轉開來,說什么皇上要在宮女中選出一人封為公主去做匈奴的王妃。這個驚人的消息一下令沉寂的宮庭里熱鬧非凡,小宮女們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塊兒,議論紛紛,但議論的人雖多,卻沒有人愿意去報名,因為大家都知道匈奴遠在賽外,那里雖比宮庭自由些,卻背井離鄉而且是苦寒之地。可是有一個宮女卻默不作聲的悄悄離開了眾人,她找到了當值的大太監說自己愿意應召。當值的太監王公公大吃一驚,驚訝的盯著眼前的宮女。這個宮女正是艷壓后宮的王嬙,只可惜當年因了毛延壽的屈筆而錯失圣顏。“你?你竟然愿意?匈奴可是個苦寒之地,根本沒人愿意去啊。昭君,你呆在后宮,也許還有機會面見圣上,可是如此一去可就永遠沒有機會了。”王公公愛憐的看著眼前的昭君,勸告著。王嬙一昂頭:“王公公,我意已決,與其呆在后宮寂寥終身,倒不如遠嫁匈奴,也為國家安定出一份力,想我雖為女流,卻也飽讀詩書,也知道為國分憂。”王公公看著昭君堅定的態度,不由敬佩的點點頭,這幾年來昭君也幫了他不少忙,他也深深喜愛這個聰慧美麗的小宮女,可惜自己不敢得罪深得皇后寵愛的毛延壽,否則早就想要幫助昭君得見圣顏了。他沉思了一下,覺得昭君說得也有道理,眼下自己是沒有機會幫助昭君了,從他對昭君的觀察來看,這個小小宮女做事非常有主見,也許出嫁匈奴,真的會有自己的一番天地,要是那樣,還真是比窩在這寂寥后宮永無天日要好得多。王公公想罷,不由笑著說:“好,就是你了。”
2、樹德
出了長安,一路西行,沒多久已經到了塞外。昭君掀起車簾往外看去,但見由于多年的征戰,這里的土地已經是貧瘠不堪,遠遠的一些饑餓的人扶老攜幼的蹣跚前行。在這些饑民當中,昭君一行的招搖非常醒目,許多人駐足觀看,一些衣衫襤褸的人不由吃驚的對著這支隊伍指指點點。忽然昭君看見一個老者匍匐在地,身軀不停的抖動著。她急忙呼叫車旁的侍衛:“去,看看那邊的那位老人怎么回事?回來報我。”侍衛聽了急忙打馬而去,不一會兒就回來報告昭君說:“公主,是一名饑民,因饑寒交迫而餓昏在地。”昭君擺擺手,示意停下車駕,讓宮女過來攙扶自己下車。下了車昭君才發覺車外竟然是寒風刺骨,她裹緊身上的大氅,疾步向倒地的老者走去。宮女和侍衛一看都吃了一驚,急忙尾隨其后,不知她要干什么。
昭君走到老者身旁,俯下身子抱起老者讓老者靠在自己的膝上。這一舉動可把宮女和侍衛們嚇了一條,要知道老者身上骯臟,而昭君現在可是公主身份,也是未來的匈奴王后。領頭的侍衛剛想說話,昭君卻命令他說:“趕緊去拿些熱水和干糧來,老人需要趕緊進食。”她的目光威嚴的掃過侍衛和宮女們的臉,眾人看她目光堅定也不敢說什么,幾個宮女和侍衛趕緊飛跑回去拿來了熱水和干糧。昭君讓一個宮女給自己打幫手,一口口的喂老人喝水吃飯。好半天,老人的臉上氣色紅潤起來,漸漸恢復了元氣,他睜開緊閉的雙眼,呆愣愣的看著眼前明眸皓齒恍若天人的昭君,結結巴巴的說不出話來。
昭君微笑著看著他:“老人家,你醒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淖尔市|
沁阳市|
黄浦区|
玉树县|
牙克石市|
霍林郭勒市|
南开区|
图木舒克市|
砀山县|
曲靖市|
高碑店市|
普定县|
荥经县|
仪征市|
喀喇|
余江县|
蒲城县|
莱州市|
邯郸市|
资溪县|
林西县|
井冈山市|
清苑县|
阜宁县|
铁力市|
嘉义县|
新郑市|
克山县|
道真|
保亭|
阳谷县|
崇礼县|
扎鲁特旗|
安阳县|
团风县|
恩平市|
浦北县|
仁怀市|
商南县|
晋中市|
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