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61章 老財主-《我有一座小酒館》


    第(1/3)頁

    從前,滕南有個老財主,家里常年供奉著財神,梁頭上雕著元寶圖案,大門上寫著“招財進寶”的橫披,衣服上繡著大制錢的花樣,啦起呱來也三句離不開“財”字,當地老百姓給他起了個外號:“老財迷”。

    老財迷雖有萬貫家產,闊得淌油,但對長工們卻十分苛刻。長工們掙命勞力干上一年,到頭來還是兩手空空,那是恨在心里,罵在嘴上。

    老財迷院子里有棵老槐樹,樹上有個大老鴰窩。他老婆整天夸這個老鴰窩象聚寶盆,他家就是靠著這個“聚寶盆”才富起來的。時間長了,長工們都聽膩歪了。有一天,張三、李四、朱五、楊六四個人湊到一起,嘀咕了半天,想了一個主意,要讓老財迷自己親手把這個“聚寶盆”拆掉。

    這一天早五更,老財迷起來催長工們下地干活,剛一出屋門,就見老槐樹下模模糊糊有幾個人影,還嘀嘀咕咕在喊喳什么。他忙不迭地躲到假山后,豎起耳朵,想聽個究竟。只聽張三說道:“咱又不認識什么樣的是隱身草,怎么找法呀?”李四說:“反下是編在老鴰窩上,不行我上去一根一根地挑。”朱五說:“不妥當!老鴰一叫,驚醒了東家怎么辦?”楊六說:“那好辦,咱先用長桿子把老鴰趕跑,再躲到一邊,就是東家起來,一看沒人,他準回去睡覺。等他一關門,咱就行動。就這么定了!趕明天半夜里動手。”停了霎,又聽楊六說:“劉老道說的這棵隱身草,可是無價之寶。有了它,誰也看不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咱先說下,不管誰用這根隱身草發了財,可千萬不能忘了咱弟兄們。”

    老財迷又聽他們幾個嘁嘁喳喳了一陣子,可沒聽清說了些什么,就看他們下地干活去了。老財迷兜了這個底,又氣又喜,氣的是長工們要偷他家的寶貝;喜的是他馬上就能弄一件無價之寶。他急忙回到屋里,把剛才的事一五一十告訴了老婆,他老婆只了半信半疑。接著又商量了半天,趁著天還不大亮,就開始行動了。

    老財迷慢慢地爬上樹杈,就拆起老鴰窩來。他老婆在樹下仰起臉看著,老財迷拿起一根枯枝子問:“看見我了嗎?”“看見了。”老婆應著。他又拿起一根問:“看見我了嗎?”老婆還是回答看見了。就這么一連問了二十五、六回,他老婆仰得脖子疼,實在受不了了,便低下了頭。誰知上邊又問:“看見了嗎?”他老婆氣得隨口說:“沒見!”老財迷一聽,喜出望外,如獲至寶,忙把手中的樹枝揣到懷里,下了樹,回到屋里,把它藏在了大木柜里。

    這一陣子,可把個老財迷折騰毀了,他一邊倒在床上休息,一邊琢磨著發財的點子。想來想去,金銀財寶再多,也不如做官光棍,去偷縣太爺的大印,弄個七品縣令做做。

    第二天晌午,他取出隱身草插在脖領上,備上馬直奔滕縣城里去了。一個時辰的工夫,就來到縣衙門前。守門的衙役可巧正在打盹,衙役都沒看見我。于是他放心大膽地來到大堂上,直奔公案桌,抱起官印轉身就走。值班的衙役們一看,哪里來的愣種,競偷到縣太爺頭上來了!就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地把老財迷打倒在地,捆綁起來,奪回官印。這時縣太爺從屏風后閃出,問清原由,責令衙役重打四十,押入南牢,聽候發落。

    89、民間故事一半明月

    整個安宜古城會制作老式草爐燒餅的,只有城北的老陳頭一人。

    無論寒暑,每天一大清早,老陳頭便點著爐子,然后左一層右一層的把個面團疊來疊去地搟,動作熟練得如行云流水。內行人都知道這道疊面工序是萬萬不能少的,若這道費時費力的工序沒做足,打出來的燒餅咬在嘴里便如死面一塊,難以下咽。把搟好的面餅放入爐中更如起舞一般,老陳頭伸出青筋暴露的瘦黑手臂,一伸一縮間,“啪啪”響聲中,面餅便如聽話的孩子一般乖乖粘連在爐壁上。接下來老陳頭繼續埋頭反復搟面,對爐中燒餅看也不看,大伙正擔心會烤過頭,卻見老陳頭拿出長柄鏟子,右手鏟、左手扶,動作飛快,眨眼間一塊黃澄澄、香噴噴的燒餅便出爐了。

    老陳頭草爐燒餅的制作與眾不同,首先他的爐子緊靠墻壁用磚砌成,而不是常見的桶爐;其次,一般桶爐以炭火熏烤,而草爐以麥草為燃料,故名“草爐”;第三,草爐燒餅用自然發酵而成的老酵面,即“老肥”和面,相比于超市里買的酵母,“老肥”更天然、更衛生、口味更佳。此三點特色造就老陳頭的草爐燒餅風味絕佳全城無雙,每天來買燒餅的人即使排隊都不一定買得到。

    但最近大伙發現要吃到老陳頭的燒餅有點難了,不知是什么緣故,老陳頭開始限購。先是一人只許買五個,說是五路財神;時間不長卻又變成事事如意,每人限購四個;誰知再然后又三羊開泰了,每人只許購三個;可今天一大早人們急急去買的時候,卻驚見又有了新規矩:一,只許五十歲以上的人購買;二,每人限購兩個。

    大伙一肚子詫異,有年輕人不樂意了,問:“陳師傅,您為什么歧視年輕人?”

    老陳頭頭也不抬,一邊忙活一邊說:“年輕人哪能吃出其中的味道?”

    這話引得老年人頻頻點頭,是的,上了年紀的人為什么愛吃草爐燒餅?不僅僅是它松軟香酥余味綿長,更重要的是像老歌一樣,能從中品出少年乃至童年的味道;能回到那個化學制劑還沒有大舉侵犯的本色年代;能引發對往昔的美好回憶。這是歲月的味道。

    有老者發話了:“陳師傅,這第一點我們還能理解,可第二點,每人限購兩只又是怎么個說法?”

    老陳頭的動作明顯不如以前快了,每搟一下面都得把全身重量壓上去,再喘口氣,聽得此言愣了一下,然后輕嘆一聲,嘆聲里說不盡的寂寞和悲涼:“我老了,快打不動燒餅了,每人限購兩只是讓大伙都能嘗到,只怕再過幾天我連一只也打不動了……”

    現場一下子安靜下來。一天天、一年年的,老陳頭真的變老了,幾十年來一直彎腰忙碌,且飽受麥草之火烘烤,以致于老陳頭腰弓如蝦、面黑如炭,而老陳頭的兒子跟著父親干了一陣后無論如何也不肯干了,其他年輕人更是如此。吃辛受苦煙熏火燎不談,現在都是電動烤箱和西式點心的天下,這純手工的,哪能賺到大錢?

    這天早晨,在賣完最后一只燒餅后,老陳頭正一邊捶腰一邊慢吞吞地收拾家什,就在這時來了一群人,中間是位跟老陳頭差不多年紀的老先生,身體看上去也差不多的弱。只見老先生神情激動聲音打顫地問道:“老哥、老哥,燒餅還有嗎?”

    老先生一邊問一邊緊盯著草爐看,伸出竹枝似的手指摸了又摸,那手指抖個不停,還張開鼻翼貪婪地嗅了又嗅,口中喃喃說道:“就是這種爐子,就是這個味,我找到了,終于找到了!”

    老陳頭大愕,這時陪同老先生來的其他人忙作解釋:原來老人來自臺灣,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一晃幾十年了,這番重回故里除了尋根祭祖外,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品嘗一下故鄉舊物,好找回當年的點滴回憶。可是幾天下來,老人沒有品嘗到任何一樣當年的舊物,一切都在飛速前進中舊貌換了新顏。就在老人傷心失望之際,今天早晨無意中看到有人吃燒餅,他遠遠只一嗅便驚叫起來:“這是草爐燒餅,對對對,就是這個味!”親友們一聽連忙領著他尋來了。

    老陳頭聽完激動得直搓手,好像遇多年未見的知音,可又一臉的為難,說:“面都用完了,那面是老肥發的,要一夜時間才能發得起來,現在一時半刻的哪能有?要不,老先生,您明早來吧。”

    那老先生一聽可憐巴巴地說:“我明早六點就動身回臺灣了,老哥你能趕得上嗎?”

    老陳頭挺挺佝僂的腰板,斬釘截鐵地說:“一定能!”

    老先生雙眼滿是渴求的目光,讓人不忍直視,說:“可我要100個啊,聽說老哥你限購……”

    老陳頭一愣,問:“你要這么多干什么?”

    老先生凄然一笑,說:“我這把老骨頭孤懸島上時日不多了,這回拼死拼活地回來就是為了看最后一眼,最后的日子內也只有這些燒餅能給我一絲安慰了,因為它有家鄉的味道,有童年少年的回憶,它會告訴我,我也是個有根的人……還有,我要讓我的后代、讓島上其他孩子也都嘗嘗,告訴他們這才是正宗的故園氣息……”

    大伙側過臉去不忍聽,老陳頭慢慢伸過手,兩雙長滿老人斑的手緊緊握在一起,一時無言,良久老陳頭說:“我為你破個例,100個,明早來取,一言為定!”

    這一夜老陳頭尤其興奮,這一夜老陳頭分外難熬。第二天一大早,一行人急切趕來,不見草爐柴火旺,不見老陳頭彎腰忙,卻見老陳頭的兒子靜靜守候在門前。

    老陳頭兒子的身邊有一個大大的草捂子,就是那種用稻草織成繩再編成的圓盒子,這是以前人們用來保溫的。老陳頭兒子說:“老先生,我父親一再囑咐,一定要用草捂子保溫燒餅,父親說草捂子除了能最好地保留燒餅的味道外,還能帶給您最美好的回憶,因為這樣的草捂子太古老了,全安宜城也找不出第二個了。老先生,這里面是整整100個燒餅。”

    老先生看到草捂子果然激動得一陣唏噓,好似當年老母在寒冷的冬天為他捂粥捂飯……他忽然瞪大眼睛:老陳頭兒子的左臂上赫然套著一個黑袖章!男左女右,左臂上套黑袖章,一定是走了男性長輩。

    老先生驚恐萬狀地問道:“老哥呢?”

    老陳頭兒子再也把持不住,低頭雙手掩面,說:“我父親三點即起來打燒餅,誰勸他他就罵誰,當硬撐著打完最后一個時,父親走了……”

    老陳頭兒子又說:“老先生,我父親讓我告訴您一件事:這100個燒餅是用老肥發的酵,都按古法反復折搟十道,一道不少,最后用木鏟子從爐子內鏟出來。父親說用鐵鏟子會沾上鐵腥味,一句話,全用老法打成,他說這是為了讓您牢牢記住最純正的家鄉味道……”

    在場的人心里堵得厲害,老先生好半天才開口說道:“請帶我到老哥面前。”

    按古城喪事風俗,老陳頭此時已穿上壽衣,靜靜地躺在門板上。老先生取下蓋在老陳頭臉上的草紙,老陳頭像熟睡一樣,一臉的安詳,似乎剛剛了了一件大大的心事。老先生認真端詳著,然后深深三鞠躬,抬起頭,整個身子微微顫抖,悲愴地說:“老哥,我不單為你哭,也是為我哭,你走了,我再也吃不到草爐燒餅了。”

    老先生說完從草捂子內取出一個依舊熱氣騰騰的燒餅,一分為二,老先生把半塊燒餅放在老陳頭頭邊,說:“老哥,分你一半明月。”然后便顫巍巍地頭也不回地走了。

    老陳頭兒子把老先生留下的半邊燒餅與父同葬。第二天早上,草爐準時點著了火,老陳頭兒子挽起袖子干了起來。傳承已久的美食、老一輩人的回憶、異鄉人魂牽夢縈的故園之戀,不能斷!他年輕力壯頭腦敏捷,手藝得父親真傳且又創新,生意紅火極了,以至于閑暇時不止一次遐想:要不要開個分店啊?

    這天正籌辦著分店事宜,意外收到一張明信片,注明是父親收,從臺灣寄來的,上面筆筆用心地寫道:“老哥,我馬上也要到另一個世界了,那一輪明月,海峽這邊我升起一半,海峽那邊你升起一半,它們終將合二為一的,不是嗎?一定的。老弟絕筆。”

    90、民間故事桃花霉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充县| 石渠县| 新宁县| 辽宁省| 桂阳县| 区。| 峨边| 兴化市| 安庆市| 南阳市| 镇雄县| 蒙自县| 宜州市| 曲麻莱县| 瑞安市| 平谷区| 鄂托克旗| 璧山县| 宁强县| 信阳市| 宁波市| 大宁县| 台湾省| 彩票| 甘德县| 米林县| 名山县| 英山县| 合肥市| 葵青区| 遂川县| 威宁| 新乐市| 上虞市| 商丘市| 盐边县| 青海省| 泰州市| 古蔺县| 綦江县| 秦安县|